C2-0168

疫外人生-在愛德中彼此擔待

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輔仁大學附設醫院

王聖儒 兒童急診醫師/主任
劉鳳娟 人文處組長
李雅玲 醫療品質部主任
鄭安邑 醫療品質部組長

聖經上說:凡事要謙遜、溫和、忍耐,在愛德中彼此擔待,盡力以和平的聯繫,保持心神的合一(厄弗所書4:2-3) 。平時這聖經的話語,工作時都會用來提醒自己,而再次面對疫情挑戰的此刻,更是需要。

回想17年前,SARS肆虐之際我在三總擔任第一年住院醫師。看到負責採檢的學長被感染隔離,當下那股對未來不確定而產生的衝擊與恐懼,現在想起來還是會讓我倒吸一口氣。「身為醫業一員: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生命為人類服務…」醫學生畢業時所承諾的誓言,當我真正面對問題時,那股置生死於度外的勇氣,是否還在保鮮期? 當此時此刻的我,是一個太太的先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其中一個還是罕見寶貝,我應該需要如何因應才能保全我所擁有的一切呢?這些問題就像爆米花一樣,當達到一定溫度時,就從腦袋中一個個被爆了出來。

逃避無法改變現狀,那就活在當下吧!做我可以做的事情,做我可以控制的事情。從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1月21日宣布台灣出現第一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後,全院於稍早的超前預備部署正式鳴槍起跑。本來當急診醫師的優勢,就是上班下班有清楚的分際。但是,除了原本兒童急診主任的行政工作以及兒童感染科門診,再外加代理成人急診科主任一職,又因為正值防疫時期,幾乎就沒了上下班之分。有一天,下班跟家人約吃飯,只吃了十幾分鐘 ,在接到一通電話後就須趕往醫院處理。雖然生活和工作的界限模糊了,身心感到疲累。但我知道跟我一起在急診工作的夥伴們,每一個人也都因為這個疫情的爆發,更感受到自己肩膀上的守護責任。因為疫情,許多的夥伴願意付出更多;因為疫情,也讓我看見許多愛與共好的力量。

輔大醫院因為是新的醫院,對於防疫的工作仍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夥伴為了讓整個急診採檢動線規畫得當,工作之餘還自行前往其他醫院觀摩。在網路上看到可用的防護創意,大家便開始用行動一起將它完成,像是插管防護箱和採檢防護罩。為了有一個乾淨的桌面可以用餐,急診室夥伴共同發想,設計出用一網狀鐵架掛上一個個的小鐵桶,標記每位夥伴的名字,掛在用餐室門打開入口的牆面,讓夥伴們的護目鏡和口罩有一個安放的家,來避免髒汙及傳染,方便大家卸下防護設備用餐。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家選用的是兼具美觀且可消毒的不銹鋼材質。雖然防疫看起來是面對病毒,但我卻是在這防疫的過程中看到了伙伴追求共好的力量與愛。

聖經的話語總是為我帶來許多的醒思,也會給予我向前的力量。在愛德中的彼此擔待,想必是現在上主對我最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