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143

COVID-19疫情期間小故事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趙國萍 護理長
周嘉玲 護理師
陳麗如 護理師
劉佩茹 護理師
吳聖芬 護理師
徐嘉苓 護理師
林慧君 護理師
李芸珮 護理師
李沛瀅 護理師
鄭翔容 護理師
周怡伶 護理師
莫昆儒 護理師
魏任亮 護理師
陳建瑞 護理師
李詩堯 護理師

108年12月30日一則網路臉書的報導打亂了我們準備跨年的心情,在跨年倒數計時開心這個時刻,電視跑馬燈出現了我們塵封17年前熟悉的字眼”SARS”,當年對於這個恐怖字眼隨之而來的擔心、害怕、孤立、被歧視的畫面瞬時充滿我的腦子,二話不說趕緊連絡感管師確認訊息是否正確,感管師回應是CDC目前查證中,一切的不確定在主任的支持下,開始啟動流程、物資、及人員訓練等等整備任務,我們沒有時間擔心、害怕,因為在這場可能的戰役中,我們勢必要撐起來,護理長更是要當責。

擁有之前SARS的印記與寶貴的經驗,現有的團隊是娃娃兵的組合,如何讓急診團隊毫不猶豫立即拿起武器打仗,是我面臨到的難題。感管團隊介入了,面對重複的演練,同仁感受到影響原先工作流程的不便,對於這個疾病是否會進入到國內保持存疑的態度,同時以往幾近閒置的發燒篩檢站開始恢復生氣了。在一次的感管師查核急診整備情形時,突然一位武漢返台台商因為上呼吸道症狀求診,演習瞬間變成打仗,同仁對於突如其來的意外,臨危不亂的表現讓我安心了,這位病人的到來檢視我們的流程,以及平時的人員訓練,同仁開始議論紛紛,這個病人打破了之前「存疑」的態度,不再事不關己了。

因為病人數快速增加,原有的空間已經不敷使用了,病人焦慮等候的表情,一直期待我們告訴他,他不是「武漢肺炎」患者,但是我們沒辦法,只能耐心告知他們「要耐心等候」溝通的過程中不時出現了尖銳的對話。疫情不斷的擴大、防疫物資數量調整我們出入的動線,看似彈性,反而讓我們的同仁更擔心自己會不會做錯了,一連串負面狀況擾亂了同仁上班穩定的心情,所幸在院方緊急調度下,我們得到了帳篷,提供給自中國武漢或湖北來台或返台的台商們,讓他們的候診空間有了改善,陸續我們利用通訊軟體、實體照片等等方式來提醒、鼓勵大家,讓大家有信心一起打這場仗。

老天爺也在考驗我們,一下子寒流報到,一下子狂風暴雨出現,不然就是酷熱天氣,讓大家上班就是體力的考驗,也考驗護理長危機處理能力,我們期望能有一個較為舒適的空間,目前也朝這個方向前進。疫情燃燒的同時,我們常常接受熱心民眾的愛心物資,包括養樂多、甜點、愛心便當、餅乾零食、甚至連難買的口罩都有,我們常常覺得雖然附近的民眾水準高,要求也高,事實上有愛心的民眾或廠商也很多。

與先前的SARS不同的地方還有資訊的透明化,每天中央的疫情訊息發布,醫院每週的會議,讓我們熟悉疫情的脈動,院區及科內的超前佈屬,讓我們對疫情有所掌握,更有信心面對,我們希望疫情趕快過去,讓大家恢復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