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140

8東專責病房COVID-19病人照護溫馨小故事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林怡芬 護理長
李瑜珊 護理師
周有芬 護理師
鄭惠玲 護理師
尚培琳 護理師
楊欣樺 護理師
邱莉婷 護理師
陳思妤 護理師
胡佩萱 護理師
楊美莎 護理師
吳芝穎 護理師
許瑜庭 護理師
江永縈 護理師

疫情剛開始時,我自願投入COVID-19專責病房擔任前線護理人員,知道自己不是絕頂聰明的人,但卻樂於追隨著長官們、醫師同袍及護理夥伴們,一步一腳印的將隔離病房從無到有的建置完成。也因為有扎實的專責病房教育訓練及相關演練,奠基了日後照顧隔離病人的技能及基礎。

回想這段心路歷程雖然很艱辛,好比說常常需要花心思發揮創意,將設備用物歸納整理,便於夥伴們隨手取用,或是思考如何能讓病人及照顧者在隔離期間或得最佳的防疫照護。期間也曾歷經部分防疫物資幾近短缺、病人病況變化大卻無法提供實質幫助的無奈,甚至像是大家所說「醫療人員不敢回家」、甚怕被標籤及汙名化的窘境,我想這些我們都有深刻體會…。

在照護病人的過程中,就像大家所理解的,胸腔科病人「病患病況變化很大!包含血氧下降、呼吸急促、氧氣供應需上上下下不斷的調整…」。為了減少防疫物資浪費,我們配合送餐時間進入隔離病室探視並採取集中照護。

我記得有一天上班照護兩位病人,一早八點交完班習慣性的開始看監視器,頓時發現監視器中病人的血氧僅達85%,陪伴者(兒子)正準備按呼叫鈴時,我倏時接起並說:「叔叔,麻煩您幫我將氧氣往上調整至全開到底,我馬上進去,等我!!」等我將全套兔寶寶裝及防護設備穿戴完成已過了五分鐘,開啟病房門的一瞬間,我看到惴惴不安的家屬在病室內來回踱步,臉色凝重,監視器血氧80%,我先道了歉:「抱歉,我來晚了!! 」叔叔卻瞬間莞爾而笑回答我:「沒關係!我知道您穿衣服很花時間,謝謝您!」。幫爺爺翻身、換尿布以及更換尾骶骨傷口之後,整理完最後順手蓋上被子時,我問了一句:「叔叔,您會不會熱,冷氣空調沒開嗎?我覺得很熱,是不是不要幫爺爺蓋這麼多件被子?」我看到家屬靦腆一笑:「護理師,應該是您穿太多了,辛苦了!」一秒回復記憶,我們對看大笑…「也是!我穿很多層耶!!」。我踏出病房脫下隔離衣時發現自己汗流浹背,身上的衣服全部濕透,到了會擠出水的地步…。這是每天必經歷程,身上裝備及衣物重複濕了又乾、乾了又濕,就像我說的「臭到我自己都嫌棄自己! 」

接下來到了隔天,接收到感管護理師學姊的來電通知,病人解除隔離可轉至一般病房了,交班整理後在準備運送病人搭乘電梯途中,和家屬簡短的慰問:「叔叔,辛苦了,隔離解除到一般病房後,團隊會繼續好好的照顧爺爺,您別擔心!」。家屬說:「李護理師,謝謝您,您從急診室一路照顧我們到現在,您辛苦了!!還好有您,要加油唷!!」腦袋靈光乍現,對了,他是我三天前在急診支援時轉送到8F的病人耶!

有些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華麗的禮物,或者實質的贈物,其實我需要的只是病人及家屬一個溫暖微笑,適時感謝,讓我們的行動力注入生命力,也累積我的能量,讓我更有力氣為了病人忙碌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