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137

風暴中的溫暖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蘇韻如 護理師

吹著室外的冷風,全副武裝的站在指定位置,工作人員們面罩下的表情也越來越凝重,雖然已上過COVID-19的照護課程,當要與確診個案面對面時,背脊與手心卻仍不自主出汗,周圍的空氣充斥著緊張的情緒,我的護理長帶著熟悉的笑臉迎面而來,握住我的手:「加油!你很棒!」溫暖的雙手可以瞬間安撫人心。

隨著救護車的鳴笛聲的靠近,我深呼吸調整自己的情緒,與EMT人員簡單交班後,透過面罩看向病人,因害怕傳染給他人,不敢直視工作人員,不敢講話,從她的眼中除了看到了緊張,更多的是無助與害怕,「你好,我是照顧你的護理師,今天是我照顧你,我會跟你一起上去病房,不要擔心!」親拍病人的雙手,感受到她僵硬雙臂有短暫放鬆,協助病人進入病房,安置好個人用品,介紹病房內的設施,雖然此時我已汗流浹背,護面罩已起霧多處,但仍然需要協助完成基本治療,用言語及簡單的肢體接觸予以心理支持,表達我們對她的關懷與安慰。

病患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除了要面對無數次不舒適的採檢過程,也要承受檢驗結果反覆的心理壓力,雖然病人在談話的過程中,總是以無奈和理解的口氣帶過,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病人的壓力與挫折,雖然每次進入負壓隔離病房的時間雖然不長,真誠的關心與不厭其煩的回答病人的疑慮,都可以感受到病人心情的舒緩,一切安排妥當後,才能安心地走出負壓隔離病房並卸除裝備。卸除裝備後身上衣物已全濕,但是心裡卻很踏實平穩,我完成了很重要的任務,除了給予COVID-19病人完善的護理照護外,也突破自己內心的己見,用真誠與同理的心去看到病患。在COVID-19病患照護過程,被隔離的病患內心的不安與驚恐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環,護理人員除了提供護理專業與協助醫師完成治療外,更應該運用堅定的言語和溫和的肢體語言,陪伴病患走過這段艱辛的治療過程。

經過此次經驗後,讓我體會到護理人員在面對隔離病患時,應該更加重視自身的專業,充實疾病相關知識,發揮自身的護理專業,串聯其他醫療成員相互溝通與資訊分享,提供病患一個安全、優質的醫療照護。同時也要意識到自身工作心理的壓力是大於身體的疲累的,護理人員的心理建設與個人情緒也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除了醫院心理師的關懷外,同儕間的相互打氣與扶持更是維持熱忱的重要因素。

COVID-19帶給我們巨大的衝擊,對於第一線工作的同仁更是如此,我很感謝與我共同作戰的同事們,一起把感染控制做好,減少社區感染的機會,每個位置的人員雖然都很渺小,但卻都無比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