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118

你比你自己想像的更勇敢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葉乙臻 護理師

我對17年前SARS的記憶,是每天的體溫監測、整天戴著口罩的悶熱感,及電視上和平醫院封院時的慘白畫面。當時的我從沒想過自己會當護理師,更沒想過,有一天我也會站在醫療的前線,成為防疫的一員。

病房主治醫師開玩笑 稱本單位是「法傳病房」,的確,疫情爆發至今,因為發燒及旅遊接觸史,除了篩出新冠肺炎,還有流感、登革熱、退伍軍人肺炎來湊熱鬧,這些百聞不如一見,可能只在教科書上可見的法定傳染病,就是這裡日常。感染科與當代其他醫療顯學相比顯得昧昧無聞,但一個醫院的運行無法缺少感染科醫師及感染科病房,一個護理師的養成也不可缺乏感控之概念及照護感染疾病之能力。感染科的同仁,無論護理師或醫師,總在需要時,站在醫院、甚至是整個醫療體系最前端,防疫病房也在不斷更新的政策走向及疾病變化下,想盡辦法用最多包容、產出最大的醫療量能,提供最即時照護。媒體上公布的是冰冷數據,網路上人們可以恣意發洩情緒,而我們面對的,卻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病人,如何克制個人好惡、安撫病人焦慮、提供舒適,讓病人及家屬能夠配合隔離措施,同時避免因隔離延誤立即性治療,是照護所需面對的挑戰。

這段時間可感受來自其他病房的焦慮感,說自己完全不擔心是騙人的,但從未想過要離開。恐懼來自於對未知事物的不確定感,只有透過大量科學證據及反覆訓練來克服。本單位是一部運作順暢的機器,除了每年都很確實執行防護演練,這裡有一群資深、經歷抗煞戰役的學姊,在過年前臨危受命後,所有人就配合護理長開始有條不紊的行動,設定病人動線、環境改造,反覆推敲確定每個細節流暢,不斷進行確實的個人防護考核,務求所有人在照顧病人前都先能自保,「我們是一個團隊,缺一不可,這麼嚴格要求大家防護裝備穿脫程序跟所有流程確實,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全身而退;我一定會讓每個學弟妹都平安回家!」,學姊們過去抗煞經驗的分享,更安定大家的心,讓所有人都能堅定地站在自己的崗位,若無她們付出,不會有現在的防疫成果。

每次疾病的衝擊都是一次人性考驗,面對疫情的瞬息萬變,大家且戰且走,但都集思廣益、小心謹慎,且彼此互相信任。這樣的革命情感,希望社會大眾也能參與其中,用理性態度正確的自我保護,相信專業人員判斷,同時減少責怪及謾罵,「平凡天使」歌詞中提到:「此刻雖然艱難,可幸有每一位獻出自己微小力量,當你祈禱能看見奇蹟,是否相信,那答案就是你?」台灣這汪洋中的一條船,面對病毒環伺,大家應該同舟共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