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073

思念~需要面對面解思愁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陳聖玉 護理師
林玉玲 護理師
翁悅芳 護理長

自109年年初,大約在農曆春節後,因COVID-19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各國都忙於防疫政策,而身在台灣的我們同樣面臨疫情危機,全國各醫療機構為配合疫情的發展,也訂出了相關防疫管控措施,如:探視時間與次數的限制、從限制訪客到禁止訪客、…等。然而在海報張貼公告的當下,同時也面臨家屬因防疫限制下的種種關切(抱怨)。

原本到醫院(或機構)探視親人是稀鬆平常的事,家人們一起邀約集合,在陪伴親人的同時不僅獲得情感的慰藉,也建立起彼此交流的橋梁與連結。但是在防疫為重的當下,我們不得不配合政策,通知並宣導家屬限訪、禁訪的訊息,於是乎中斷了這個看似”平常”的情感連結。

記得,有位心繫媽媽狀況的女兒,自外縣市來看住院中的媽媽,到院後得知我們已採行一床僅限一張陪病證(一位陪病者),以為無法入院探視,當下著急的她,眼淚在眼眶中打轉。她說:「媽媽雖因疾病關係已無法與她對談,但是能握著她的手,感受彼此手心傳來溫度,還有在媽媽耳邊輕語的聲音,傳達對媽媽濃濃的思念,這趟路就算再遠也值得。」因為「限制」,讓我們看見如此深層的情感。

某日,護理站的電話聲一如往常鈴鈴響起,電話那頭是一位機構收案的個案家屬,急促又慌張的著說:「怎麼辦….**機構說禁止訪客,叫我用手機視訊,但是我不會用,家裡也沒有網路。我見不到女兒怎麼辦?不知道她這幾天的狀況,又聽機構說女兒一直哭鬧著要見我,…。」此時,在機構的另一頭,女兒無不分秒想念著母親,口中不時對著機構人員說「想看媽媽,好想她……」。以往,沒有限制訪客時,媽媽幾乎每天到機構探視與陪伴女兒。女兒一直是媽媽的生活重心,就算因疾病需要入院治療照護,媽媽也是主要陪病照顧者,從不缺席;而女兒只要看到媽媽,就像是服了一顆定心丸般的開心與放心。如此急迫與滿溢的思念感染著我們,更想著要怎麼如何提供協助。

當日,我們安排了兩位居家護理師,一位護理師先到女兒入住的機構去等候,另一位護理師則在醫院病房單位內,協助媽媽下載手機視訊軟體與設定。就在雙方手機皆完成設定與測試之後,視訊畫面順利接通了,畫面傳來的是媽媽與女兒雙方因思念而掉下眼淚,還有那一聲聲母親激動呼喊著孩子名字及女兒崩潰大哭的聲音。在機構禁訪政策下,母女倆終於透過視訊~見面了,短暫無法相見的幾天時間,時間竟是如此~漫長。媽媽開心的學會了手機視訊操作,並且帶著一顆溫暖的心回家,等待下一次視訊時間。

「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如影隨形,無聲又無息出没在心底,想你到無法呼吸,恨不能立即朝你狂奔去,…。」這是一首歌的歌詞,非常能表達此刻病人與家屬的感受。思念的苦在疫情底下蔓延,在我們接獲到家屬反映無法探視住在機構的女兒,或是家屬自遠方來可能受限無法親臨陪伴在床邊…,如此濃烈的情感和感動畫面,無不深刻烙印在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