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039

COVID-19在雲林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

張勝南 主治醫師
吳采螢 院聘副管理師

正當我走進加護病房準備值班的時候,手邊的電話突然響起。

「張醫師,我們今天有一個臨時會議,你要不要一起來?」

於是我離開加護病房去開會,一進到會議室,學長轉頭問我說:「那個COVID-19的個案如果今天晚上需要緊急插管的話你可以嗎?」

我回答:「插管我沒有問題,是不是要用video-assisted intubation來降低插管的感染風險?」

學長跟我說:「是用video-assisted intubation沒錯,另外我們有成立一個插管小組,所以除了你之外還會有別的醫師跟你一起幫病人插管,在隔離室內大家可以互相幫忙。」

跟學長聊到這,我突然想起之前SARS發生的時候,有一天台大急診送來一個病人,病人當下很喘而且血氧掉得很厲害。病人送來時我才剛幫前一個病人插完管,所以那個病人就由同事去幫忙插管,等到插完管後,同事跟我說:「阿南你過來看一下X光片!」跟以往看到的社區型肺炎不一樣,病人的肺好像整個浸潤在水裡,也難怪病人會喘成那樣!後來病人轉送加護病房繼續治療,而那也是台大第一個SARS病人。

SARS流行的時候由於還不知道疾病的致病機轉,而且死亡率又高,因為不想傳染給家人,所以有將近四個月都是過著上班去醫院,下班回宿舍的生活。走在昏黃的燈光下,心裡都是滿滿的問號,不曉得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不知道明天會變怎麼樣? 只能一天過一天,希冀趕緊有特效藥出現! 沒想到事隔多年,同類型的病症又毫無預警的再度出現,而且這次的病毒感染力更強,感覺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當晚討論的COVID-19個案後來沒有在我值班的時候插管,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天卻因為病程的惡化而插管轉入加護病房,由我負責後續的治療。個案的媽媽同樣也飽受COVID-19的折騰,湊巧在我另一天值班的時候由我跟急診科醫師參與病人的插管,轉入加護病房跟她的女兒一起治療。加護病房因為預期會有COVID-19的個案轉入,早就調撥好充足的防護設備。看到病床外滿滿的防護衣、手套、口罩、護目鏡與可拋棄面罩,著實減輕了不少心理的壓力與負擔。

由於COVID-19至今沒有特效藥也沒有治療準則可供依循,為了治療COVID-19的病人,我們成立了COVID-19的醫療團隊來照顧病人。治療團隊每天開會並且診視病人的情況與檢驗結果以調整病人當天的治療方向。在整個團隊的努力之下,COVID-19的個案們病況也逐漸好轉,除了可以順利拔管脫離呼吸器外,也能轉出加護病房替出院做準備。

經歷了SARS 與COVID-19的風暴讓人感到生命的脆弱;面對未知的疾病讓我們認清人世的無常。在COVID-19肆虐的時代,唯有戒慎小心、兢兢業業做好事先的防護與準備,汲取團隊的經驗並且交互學習,我們才能稍作喘息,等待黎明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