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025

我們與COVID-19的距離

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

蕭琇秀 護理師
廖婕彣 護理長

2003年SARS在台灣疫情正爆發著,和平醫院封院,甚至有7名醫護人員因此殉職…。看著新聞的記錄片,回憶當年正就讀小學二年級還懵懂的我,只知道上下學要量體溫而且要戴著口罩,而且當時口罩對我而言只是個裝飾,超市販售琳瑯滿目的布口罩Hello kitty、小叮噹等圖案,那時候還真的不知道口罩分很多種類,一如往常的上下學,對於SARS,那時的我還真的一無所知。

時隔17年,2020年1月21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台灣新聞報出北部第一件案例,當時覺得新冠肺炎,似乎還距離我們很遙遠;1月24日在起床上班前看到了自己工作的醫院新聞,一位從武漢返台的台商收進負壓隔離病房觀察,讓民眾及醫護人員感到人心惶惶,正逢年節,旅外返台的國人及返鄉人潮,對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而言更加是上緊發條看待此事。隨即而來的是一件又一件確診及疑似案例的爆發,配合政策醫院也在3月中成立了防疫專責病房,所屬單位也就是我們工作的地方,因此,「我們與COVID-19的距離」就這樣產生了。

大家都知道留在這裡工作就有可能會面臨到確診的案例,而成立防疫專責病房不久後,我們就接收到照顧新冠肺炎確診案例的任務及挑戰,「我們與COVID-19的距離」突然變得好近,近的讓人有點緊張,不!這是就在眼前而已。身著白熊裝、防護衣及N95等裝備,眼前面對的就是我們每天在新聞上看到的新冠肺炎病人,每天入病房前我們都會先電訪病人對物品的需求及目前身體狀況變化,以讓我們採集中護理,所以真正與病人實際接觸的時間並不會太長。但因需要多次採檢及長時間在負壓隔離病房中的病人,似乎笑容、食慾都少了一點,負責照顧他的幾位護理人員也逐漸發現了這位病人的心理變化,決定一起做一件小小的事情,我們原本就會在發給病人藥物的包裝袋寫下藥物作用與副作用(雖然仍有口頭告知,但因為接觸時間少故藉此加以提醒),我們後來會透過藥物包裝袋再與病人分享一點喜悅的心情,例如我們會在餐點及藥物包裝袋上寫下給他加油打氣的話,又或者畫上太陽及笑臉等符號,我們不確定這樣是不是會讓他心情好一些,但我們也是盡我們的微薄之力了。終於與新冠肺炎抗戰宣告成功的這天,病人順利解除隔離及出院,口罩包覆下仍可感受到醫護及病人間的喜悅。病人出院解除隔離後寫了卡片來單位給我們,內容提到:「雖然病房很多,但總是感到你們的細心,好比療程中有一顆嗜睡副作用的藥,就會接到護理站的電話讓我把床欄杆拉起,隨時注意身體狀況調整藥劑,感謝出院時看到你們的笑容,比自己更開心的笑容,溫暖在心裡」,此時「我們與COVID-19的距離」雖然近了點,但是這笑容讓我們離恐懼更遠了些(註:我們是有戴著口罩的,只是被發現笑容了)。

我們與COVID-19的距離故事尚未結束,仍繼續與它繼續抗戰中,這一「疫」,承受的壓力猶如巨石般深深壓在每一位醫護人員的身上,但我們會變得更強大,因為我們不是一個人,我們會一個拉著一個一起努力讓COVID-19遠離我們,這是屬於我們與COVID-19的防疫距離,獲得掌聲鼓勵可能不容易,但我們真正想要的是讓病人們都可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