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184

急診分艙分流管理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王植熙 院長
龔嘉德 副院長
林孟志 教授級主治醫師
李禎祥 內科部副部長
練美華 急診護理長

解決方案與執行過程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大流行,在全球感染了至少320萬人,死亡人數超過23萬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是南台灣最大的醫學中心,擁有2500個住院床位和5500名工作人員,依據嚴重急性呼吸道疾病(SARS)的處置經驗,我們急診制定以下空間分艙、病患分流以及醫療相關人員分組的策略來有效減少院內感染。

首先,我們把急診分成四個區域,分別是前檢傷區、紅區、黃區和綠區。依據感染風險的高低,病患被分流到相對應分區以減少在急診中感染的風險並限制受污染的區域。

前檢傷區:詢問旅遊史及接觸史並將病患分流。

紅區:再分成第一紅區及第二紅區。第一紅區配有四個獨立負壓隔離室,入口就位於急診入口旁,除了氧氣供應並有生理監視器用來密切觀察高風險或是不穩定的病患;第二紅區為戶外發燒篩檢站(一間組合屋和四個帳篷,包括有空調的診療室、移動式x光機、患者等候區、採檢區和個人防護裝備卸除區),用來診治及篩檢症狀輕微的病患。

黃區:是急診內作為緩衝區的獨立區域,收治胸部X光片呈現肺部浸潤或肺炎,但沒有相關旅遊、職業、接觸或群聚史(TOCC)的病患。
醫療照護相關工作人員若需在不同區域間移動,必須先用濃度75%的酒精作手部消毒,每個區域間也都有清楚標示。

綠區:通過前檢傷區及急診現場評估,未有TOCC病史,且未有X光片浸潤或肺炎的病患,則於綠區進行後續之診治。

病患在進入前檢傷區(即急診入口處)時必須戴口罩、消毒雙手、測量體溫、報告相關旅遊、職業、接觸或群聚史,並檢視健保卡中的出入境記錄。如果病患有相關TOCC病史和發燒/呼吸道症狀,會被分流到紅區。所有疑似病患皆於紅區內做採檢。如果懷疑有肺炎,病患依據不同情況會入住負壓隔離病房或是清楚衛教後進行居家隔離。一開始被分到綠區的病患,若後續胸部x光片檢查出現肺浸潤或是肺炎情形,則會被轉送至黃區觀察。因為醫院的負壓隔離床是有限的,胸腔及感染專科醫師會每天檢視黃區病患以確認隔離的必要性。紅區有一個獨立的醫護人員編組,防止與其他區域交叉感染,包含清潔人員。紅區的個人防護裝備包括外覆外科口罩的N95口罩、髮帽、護目鏡或面罩、手套、防水隔離衣和鞋套。紅區的日常醫療團隊包括11名護理師、4名醫師、3名警衛和4名清潔人員。

結論

從2020年1月21日至4月16日,平均每日病人處理量為第一紅區5人,第二紅區29人和黃區13人次。期間總共新增9例COVID-19確診感染病例,無院內感染病例。

此作品己發表於: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 2020 May 19 doi: 10.1016/j.jmii.2020.05.006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prevent in-hospital infec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during the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n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