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085

創新醫療「無線電子聽筒」於防疫期間的應用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

廖穗伶 護理長
廖婉伶 副主任
馬惠明 副院長
吳采螢 院聘副管理師

解決方案與執行過程

背景

傳統上聽診器是醫學診斷的利器。醫師與病人近距離的接觸,透過聽診器了解臟器包括心臟搏動與呼吸的聲音,在診療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不過在處於當前疫情期間,醫療人員必須穿上防護衣,被蓋住的耳朵無法以傳統方式進行聽診,可能因此喪失許多重要的臨床資訊,而長時間接觸患者,也會提高醫師被感染的風險。

執行過程

本專案是將「數位電子聽診器」,結合4G生理訊號傳輸裝置及喉頭麥克風、無線電等醫療資通科技,應用於隔離病房、加護病房照護COVID-19病患的照護。醫療人員即使穿著防護裝備,也可利用喉震式無線對講機與外界保持聯進行遠端聽診等。

  1. 於病室內進行相關檢查:醫護人員須先穿戴喉頭麥克風、無線電對講機, 再著PPE防護裝備。防護裝備完整且經檢視無誤後,入病室取「無線電子聽筒」對病人進行相關檢查,過程中可透過喉頭麥克風、無線電對講機讓在病室外的醫療照護者,同步獲得病人的健康相關資訊,針對病人問題即時溝通、進行診斷與處置,不需多人進入病室內診查,降低感染風險。

  2. 醫療人員持「無線電子聽筒」進入病室:醫護人員穿戴好PPE防護裝備、持「無線電子聽筒」進入病室,為病人進行相關聽診等相關檢查。此設備精巧不造成負擔,且是在不動全身的防護裝備,讓醫護人員安全、迅速、確實地完成診察。

  3. 執行一般聽診檢查過程時,所有資料皆以數位化儲存,隨時可以取出異常聲音或資料重覆播放,提供醫療團隊更具體客觀的資訊及有效進而做正確的診斷治療。

  4. 執行過程以影片實際操作說明如下。

結論

本院實際運用於照護疑似或確診法定傳染病-COVID-19病患,整個穿戴裝置簡單,不會造成醫護人員行動的負擔,它解決了傳統聽診器所造成的不便,也提供良好的醫療品質-不僅可清晰聽診到病患心音及肺呼吸音,在確診COVID-19病患緊急氣管內管插管時,也能有效率地確認氣管內管放置位置,提升病患照護品質,降低醫護人員曝露、減少感染風險。

在疫情期間無論是確診的收治或是尚未確診之個案,對一線同仁來說都是很大的心理壓力。運用電子聽診器,以科技防疫的方式打造安全的工作環境,同時給病人最好的照顧,亦顧及防疫需求,這是我們當前最重視也最迫切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