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015

插管防護罩於急診的呼吸道應用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新化分院

張耀仁 院長
謝立韋 副院長
陳小芳 執行秘書
邱柏惟 急診醫師
黃麗慧 護理師
黃秀琴 感控護理師

解決方案與執行過程

一般的急診室配有負壓隔離室能進行高感染性患者呼吸道處置。新化分院位處偏鄉,無隔離病房能進行呼吸道治療,隨著 COVID 19 疫情可能社區化,急診醫護在執行插管或是呼吸道處置時會暴露在感染的風險中。

新化分院為解決此一問題,在呼吸道處置上我們使用花蓮門諾賴賢勇醫師研發出的插管防護箱(Aerosol Box) 以及成大方品惠醫師研發出的戰疫型防護罩(Protective Tent)。插管防護箱雖對於呼吸道處置有保護的效力,但卻會增加插管的困難度。面對COVID-19 患者,許多原有熟悉的呼吸道處置流程都必須做改變,例如Pre-oxygenation 時應該必免常規BVM bagging 改用NRM+NC 15L/min,或是引進影像是插管用具,或HEPA filter 的連接等。

故新化分院醫護團隊,於二月初開始設計新的Aerosol Box插管流程,並且張貼於急救區內(如圖)。另外,為了讓急救流程更為順暢,將急救床、呼吸器、三合一監視器,以及超音波標定位置固定放置。引入TRM概念,對於急救團隊每位醫療人員各需扮演的角色、站位和執行的醫療行為重新賦予明確的定義和內容。模擬插管訓練,並且拍攝詳細的插管流程步驟影片讓醫護可了解整個防護箱插管的流程和全貌。



而每當有高感染性患者必須插管時,考量急診為開放非負壓的環境。為保護其他留觀患者,會啟動「急診患者緊急後送病房機制」,將原留觀患者暫移入病房。由病房醫護人員協助相關醫療處置,待急診處理到一段落後才接手回來。

另外,新化急診引進Protective Tent 使用於呼吸道症狀患者的轉送;或臥床患者須採檢COVID-19時。雖然WHO建議應使用MDI避免Neubulizer的使用。但面對某部分嚴重呼吸道疾病患(如severe COPD),MDI無法治療時。我們也會使用戰略型防護罩合併劃分出呼吸治療區讓患者使用吸入性藥物來減緩患者的症狀,減低醫護同仁和其他患者的院內感染風險。

結論

面對隨時可能爆發的疫情,雖然屬南新化分院急診室沒有完備的負壓隔離系統和強大的後線支援。善用手邊現有工具,設立完整的Protocol。將TRM 精神引入急救當中並且利用模擬教育訓練來讓同仁熟悉插管和呼吸道治療的流程。在有限資源下仍能夠做到足夠的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