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208

COVID-19嗅味覺的改變,利用「嗅味覺測試箱」探討是否與病毒量相關性及了解嗅味覺改變,多久會恢復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胡慧君 專科護理師
葉秀雯 專科護理師
陳正斌 醫師
鄭舒倖 醫師
鄭健禹 醫師
林宜君 醫師
葉莉玟 督導
羅美惠 護理長
陳昱君 護理師
陳俞瑄 護理師

解決方案與執行過程

感染冠狀病毒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發燒、咳嗽、鼻塞、流鼻水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而在三月底時國外有文獻指出部分病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會出現嗅、味覺喪失的症狀,且比例還不少,在四月中本病房陸續收治磐石軍艦確診病人共13位,每當問診病人嗅味覺是否異常時,病人都回覆一點點、沒感覺及不知道,故引發創作「嗅味覺測試箱」的動機,採可量化方式去評分病人喪失嗅味覺的嚴重程度,希望藉此創新在照護上,以客觀數據量化檢測方式觀察病人的改善狀況及喪失味嗅覺是否與新型冠狀病毒有關,測驗的物品是可以日常生活垂手可得的生活物品,測驗嗅覺使用物品有咖啡粉、醋精、花生醬及香水;而味覺則是以酸甜苦鹹測試,使用物品有檸檬水、砂糖、黃蓮及鹽巴,將這些實測物品適當的分裝於罐子裡,準備藥杯、滴管及湯匙,故嗅味覺測試工具箱則完成,要測驗時可將測試的物品放置小藥杯裡,約一茶匙來實測嗅味覺測試工具箱完成後,在實測時,發現人員因可以直接看到物品而說出答案,已既定的印象及主觀感覺,且每個人放置物品的距離都不同,無法判別嗅味覺異常的嚴重度,故新增眼罩來矇住測試病人眼睛,並設計嗅覺測量版,測量版的總長為30公分,以15公分為切點,從30公分開始測驗為0分,屬於正常;15公分測驗為1分,屬於輕度;0公分貼於鼻腔測驗才聞的到為2分,屬於中度;0公分貼於鼻腔測驗仍然聞不到為3分,屬於重度。

味覺測試量化:能正確說出酸甜苦鹹,並正確說出食物名稱為0分,屬於正常;吃得出酸甜苦鹹,但無法正確辨別是什麼食物名稱為1分,屬於輕度;酸甜苦鹹測試其中有2種味道無法辨識或錯誤為2分,屬於中度;完全無吃出酸甜苦鹹為3分,屬於重度。

結論

過去一些嗅覺檢查,最標準化的檢驗方式是賓州大學開發40種氣味的檢驗方式,其中當然有耗材的問題;而在台灣台中榮總江榮山醫師他們所開發改良出來的版本,而這次COVID-19 搜尋所有關鍵字「嗅味異常」的文獻共80多篇文章中,並未提到有使用測試工具,絕大部分都採用問診及病例記載方式呈現或是病人出院後電訪及問卷方式,沒有人使用工具主要是疫情的關係病人都是要隔離的,所以這些工具不容易被使用,所以我們創新了「嗅味覺測試盤」,用日常生活垂手可得的,日常食用物品來做為簡單的工具測試,來幫助提升檢驗正確性及敏感性。

2020年3月15日至5月8日止,於臨床上研究針對16位病人使用「嗅味覺測試工具箱」。平均年齡為29.8歲,男性女性比例10:6;初步發現嗅覺異常佔100%,味覺異常則佔50%;而平均嗅覺異常發生在第3天,味覺異常則平均發生在第3.5天;嗅覺異常期間中位數為14天,味覺異常期間中位數8天左右,出院前嗅覺異常症狀完全恢復共14人,而味覺異常則全部都有恢復。

在病人方面:病人反應都會期待每次的測試,因為這樣測試可以知道嗅味覺有沒有改變及恢復;表示可以跟醫護人員關係更為緊密,沒有隔離時焦慮不安的情緒。

醫護人員方面:在不需使用精細的儀器下,可隨時方便操作;並可即時了解病人是否有嗅味覺喪失及嚴重程度;也意外發現當病毒量降低時,嗅味覺也有跟著改善的情形;主治醫師及也可以藉由這些數據來了解病人症狀是否改善;並提升醫病關係。

亦可以推廣民眾居家自行做測試,如有異常可立即就醫;目前已直接推廣至本院神外病房因腦部受傷或腦部腫瘤導致失去嗅覺的病人、耳鼻喉科病房因病毒或細菌感染使嗅覺神經功能缺損的病人身上,目前使用良好,會持續推廣至其他相關病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