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春 高雄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部主任
林坤璋 高雄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
洪正中 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王美慈 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總醫師
鄭錦昌 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郭風裕 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任
馬光遠 高雄榮民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李貽恆 成大醫院/內科部/部主任
黃瑞仁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
林曜祥 高雄榮民總醫院/院長
ST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疑似或確診新冠病人應變策略:緊急心導管治療是台灣STEMI的主要再灌注策略,但是考慮到將病人運送到導管實驗室所需的時間以及準備人員保護的時間,要達到最佳的醫院門口倒灌留時間小於90分鐘並不容易。如果沒有禁忌症,建議使用血栓溶解劑藥物治療作為一線治療,如果存在血栓溶解劑的禁忌症或出現血栓溶解劑治療後仍不穩定的病人,包括不穩定的血流動力學,急性肺水腫,嚴重的心博過速或緩慢性心律不整或患有難治性心絞痛的嚴重缺血,可以考慮進行緊急心導管治療。
非ST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Non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疑似或確診新冠病人應變策略:對於懷疑或確診COVID-19但在初次就診後無症狀的NSTEMI病人,建議等新冠測是陰性後,再進行冠狀動脈造影。但是對於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高危險族群,急性肺水腫,嚴重的心博過速或緩慢性心律不整及伴有難治性心絞痛的嚴重缺血,應考慮並儘快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和心導管治療。在患有COVID-19的病人中,如果急性心臟損傷和具有急性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真正冠心症之間可能難以進行臨床區分時,可考慮進行冠狀動脈多切片電腦斷層掃描,排除嚴重冠狀動脈狹窄。
心臟導管室使用個人防護設備著裝建議三步驟:
步驟1:穿著髮套、鉛眼鏡、鉛頸圈、鉛外套和鉛裙,此步驟應戴N95口罩。
步驟2:第二層穿著保護面罩、鞋套、第一層無菌手套和全罩式防護衣(俗稱兔寶寶裝),手術時應配戴兩層口罩,N95口罩外加一層手術口罩。
步驟3:第三層使用一次性拋棄式手術服和兩層無菌手套。
本文針對STEMI及NSTEMI疑似或確診新冠病人提供應變策略,對於STEMI病人可先行溶栓治療,若溶栓後仍不穩定或禁忌症病人建議心導管治療,對於NSTEMI,只有在經過充分的藥物治療後症狀無法穩定的極高風險患者中才考慮緊急心導管治療,但即使疫情期間,若非疑似或確診新冠STEMI病人,仍建議緊急心導管治療,以提供病人最佳治療及同時保護醫護人員。
相關內容已刊登於SCI醫學雜誌(J Formos Med Assoc)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