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羚 護理長
胡逸軒 外科主任
江怡慧 護理部副主任
孫玉綺 護理部督導
蕭世璿 麻醉科組長
湯容慈 護理師
一、動機:
手術室是作業高風險與高度精密儀器聚集單位,使用者易因各項物理性及化學性因子,造成健康危害。其中,手術中電燒或雷射所產生的煙霧,存在有細菌或病毒,醫護人員吸入後可能會造成疾病之傳播,更是重要的潛在危害因子。
腹腔鏡手術不會有煙霧暴露於手術室環境,但煙霧會在病人體內累積、干擾視線及影響手術品質。而當器械移出時,大量的煙霧會從孔中瞬間擴散至環境中,腹腔內煙霧擴散至手術室內,使煙霧濃度顯著上升,造成醫護人員在短時間內吸入大量的煙霧,進而造成身體健康之危害。在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為確保手術室使用者健康與安全,避免醫療照護過程成為疫情傳播途徑,由外科主任領導、手術室護理人員及護理部主管共同針對手術作業流程及感控作業進行精進討論,並針對腹腔鏡手術煙霧問題研討解決方案。
二、方法
(一)實施過程甘特圖
(二)解決方案
1.目的:研發腹腔鏡手術之氣霧過濾,避免手術煙霧擴散。
2.創意來源:疑似上呼吸道傳染病手術病人之呼吸過濾。
3.材料:以99.99%細菌病毒過濾器、氣管內管接頭、蛇行管接頭、冷氣機水管、外科引流管接頭、內視鏡CO2連接管及抽吸引流管,進行組裝為「腹腔鏡手術器物過濾器」。
4.適用對象:疑似或確診新冠肺炎並有緊急腹腔鏡手術需求之病人。
5.使用方法:於氣體排放端(抽吸管)加裝專案研發之「氣霧過濾器」將氣體抽入廢液收集瓶,並依感染管制作業辦法及廢棄物分類處理方法進行處理。
(三)結果
1.內部測試:手套內打入氣體,接入裝設有專案研發之「氣霧過濾器」 之抽吸管,以中央系統進行抽吸,手套內氣體顯著被抽吸 至廢液收集桶。
2.外部測試:由職業安全衛生室委託工安單位進行室內氣體檢測。未加裝專案研發之「氣霧過濾器」時,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為697ppm;加裝後,測試為597ppm。
3.執行人次:3人次試用於一般外科腹腔鏡手術病人,裝設專案研發之「氣霧過濾器」後,無肉眼可視之煙霧。但期間無適用之疑似或確診新冠肺炎緊急腹腔鏡手術需求之病人。
預防手術煙霧造成危害,除工程改善外,工具、術式、部位、與切割程度及暴露時間等都有不同程度關聯。因應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團隊小組,腦力激盪、發揮創意,在實證基礎上設計之「氣霧過濾器」,以降低醫護人員之暴露手術煙霧,並提升手術品質和照護醫護人員之健康,並在緊張的疫情下,安全的防護設施成為工作人員堅強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