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065

應用多重機制推動急診COVID-19分艙分流管制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

黃珮婷 護理長
詹書瑾 護理師
侯玉萱 護理師
賴維翎 護理師
蘇欣怡 護理師
黃沛銓 急診醫學部主任
李芳珊 護理部主任、醫務秘書
周佩君 督導長

解決方案與執行過程

啟動疫情部署與管制(自2020/1/24起至今)

  1. 疫情指揮中心:由院長擔任疫情中心指揮官,建立即時資訊群組、每日更新疫情資訊,針對就醫民眾設計多重緩衝機制,將病人分成高、中、未知三種風險等級,設計不同動線與防護裝備等級,進行分區處理。

  2. 急診戶外疫病篩檢區:除原有的急診戶外隔離小屋之外,於急診室外另搭設5座帳篷作為疫病篩檢專區,依功能與動線規劃篩檢專用帳、放射影像檢驗專區與待檢等待區,進行不同風險病人分流管制,並設置專用流動廁所四座,疫情升溫後更於3/25將帳棚升級為貨櫃屋,分為四區且加裝採檢罩、抽風機、自動紫外線消毒燈等防疫設備。

  3. 成立急診特別診分區分流:運用大量傷患的系統管理方式,針對疑似病例以特別診1、2、3診進行系統登錄與統計,每日掌握疫病相關資料並即時回報。

  4. 建立急診檢疫站:於急診室門外架設TOCC檢疫站,於檢傷前先攔截疫病相關接觸之高風險個案、進行分流管制。

  5. 每日單位內應變會議:每日由護理長於交接班時段進行任務分派、應變策略討論、共識凝聚等,避免資訊不流通造成錯誤,並運用無線電設備、群組即時通話機制,讓前線同仁可隨時尋求支援協助。

  6. 雲端訊息公告:運用Google Docs彙整疫情訊息、採檢標準、就醫流程、防護策略等資訊,使所有同仁均能同時獲得最新更新資訊,建立一致性的就醫處理原則。

  7. 防疫物資管理:每日由各區組長進行分區的物資盤點與撥補,並設置物資儲存與穿戴專區,於專區上張貼海報與設置穿衣鏡,減少因穿脫不當導致的風險。

  8. 增購防疫相關儀器設備:陸續增購急診紅外線體溫偵測儀、TOCC檢疫站及帳篷保暖設備、採檢防護罩等設備。

  9. 啟動分組排班:依六大照護區域分AB二組,使不同區域人員不相互支援亦不同時進餐或休息,降低同仁值勤動線交叉風險。

  10. 提升人員裝備防護層級:一般時機佩戴口罩、髮帽、護目鏡與防水隔離衣,同時注意動線管制及節點洗手,當擔任檢疫站、檢傷站、涉及咽部以下之侵入性醫療措施或近距離接觸時,則佩帶N95口罩、護目面罩、手套等,並發動防疫吹哨活動,人員間相互督促洗手、防護設備穿戴與保持距離,如有違反,立即通報並勸導。

  11. 人員身心靈照護支持:協助同仁完成疾病教育訓練、反覆進行防護裝備、感控動線的實際演練,並錄製教學影片,提供線上教學與實境走訪演練;時刻相互關心彼此精神狀況並適時異動班別、補充餐點及飲料、隔離假別宣導與提供團體保險等,讓人員無後顧之憂。

結論

2020年1月29日至4月30日本院急診疑似與確診COVID-19個案共有568人,透過多重緩衝機制進行病人分流、分區管制與人員管控,促使傳播風險最小化,有助於在COVID-19的疫情中達到急診室零感染的最終目標,台灣第一階段防疫工作守住第一線,接下來進入圍堵及減災並行的防疫階段,從17 年前SARS的經驗中,各家醫療院所無不積極準備與應戰,急診團隊成員是防疫的前哨衛兵,努力的堅守每一道防線,在這場尚未看到終點的戰役中,一起努力、彼此守護,互相許諾要一起打贏這場世紀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