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競輝 主治醫師
林哲因 醫師
許嘉容 醫師
彭元宏 主治醫師
2019年12月,中國武漢報導了首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也稱為COVID-19)。 幾個月後,COVID-19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國家。由於COVID-19具有很高的傳染性,疾病的爆發也會引起心理健康危機,依照過去的研究結果顯示, 在MERS,H1N1和SARS流行期間,民眾焦慮水平升高,並增加其他人口心理問題。此次COVID-19大爆發期間(2020年3月),本院注意到民眾焦慮情況似乎有增加之趨勢,因此發起網路及地區民眾問卷以了解楊梅地區民眾焦慮之程度以及了解民眾行為改變並加強相關衛教以降低焦慮狀態
本調查表於2020年3月31日至2020年4月14日進行,這期間是由於美國和歐洲境外移入個案大增期間, 也是目前台灣個案增加最快的時候, 問卷分析中總共包括569位受訪者, 其中女性348位(61.2%),男性221位(38.8%),58.7%的回應者年齡在25-34歲之間。在這些樣本中,有232(40.6%)名參與者是醫護人員。
在569名受訪者中,我們發現以下結果:
整體民眾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core(STAI-S)的平均得分為13.6分。中度及高度焦慮症的比例分別為43.4%,22.2%。
民眾與家人住在一起是焦慮的危險因素(OR=1.8)。其中與兒童(≤12歲)(OR:2.67)和老年人(≥65歲)(OR = 1.76)一起生活是焦慮高發的危險因素。
醫護人員的焦慮程度似乎有稍微偏高, 但沒有達到統計差別。
經常去閱讀獲取防疫訊息(包括: 社交媒體,電視新聞,電視節目,衛生和福利部等)的人會採取更多種個人衛生預防行為。
介入措施
於本院就醫之民眾, 我們對於與兒童(≤12歲)和老年人(≥65歲)一起生活的患者進行疾病知識衛教(正視此疾病)及加強個人衛生習慣介入。
單位主管對於可能焦慮同仁之關懷。
本專案運用問卷去了解地區民眾對於新冠肺炎焦慮程度及行為改變並對於相關就醫民眾加強衛教後, 民眾對於新冠肺炎了解程度增加及滿意度增加, 以上民眾之焦慮程度亦可提供同儕醫院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