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孟儒 院長
楊宜青 醫務秘書
蔣榮先 資訊長
劉秉彥 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李南瑤 感染管制中心主任
陳柏齡 感染管制中心副主任
蔡依珊 胸心血管放射線科主任
黃睦翔 主治醫師
王麒詳 成大資工所博士候選人
吳芸喬 資訊技師
吳孟珍 資訊技師
沈華詩 護理師
解決方案與執行過程
為縮短醫護人員詢問病史的時間,及減少與發燒病人近距離接觸形成飛沫接觸的機會,「自己的病歷自己寫」由沈院長提出的理念,而臨醫中心開發「成大醫院武漢肺炎智慧臨床決策系統」決策系統。系統分成六個特色:
自己填病史:相較於傳統紙筆填寫或口頭詢問病史,近距離接觸恐增加醫護人員與病患接觸感染風險,決策系統介入使病患自行填寫於平板上,能保證所有題目都收集外,護理師也能與病患保持社交距離以保護院內員工安全。
資訊整合:以往需仰賴人工輸入電腦建檔,醫護端也無法立即查看病歷與做事前準備。透過決策系統的自動電子病歷整合,並醒目標記關鍵資訊,幫助醫護人員即時掌握訊息。
決策輔助:疫情變化多端,通報條件更新頻繁,醫師無法隨時取得最新資訊又須快速下臨床判斷,使身心壓力遽增,決策系統的協助下,自動更新最新指引,並提供通報歸類與處置建議,使醫護人員即使非專業科別也能輕鬆且有信心的下診斷。
健康自主管理表回報:CDC提供的紙本消毒不易具交叉感染疑慮,回收寄回CDC過程中更可能會遺失,且造成大量紙張浪費。決策系統提供病患使用平板電子簽名,並儲存在資料庫中,由感管中心統一列印回傳,無紙本引發的任何風險。
肺炎X光自動判讀:值班醫師須等待放射科判讀完成報告後上傳,才能進行後續看診流程,放射科醫師在尖峰時間或身體狀況不佳時易造成誤判。決策系統每分鐘自動更新報告結果,藉由X光AI輔助辨別系統協助下,幾秒鐘就能提供精準性高的結果。
縮短病患停留時間:綜合上述的改善後,病患平均停留時間從原本的150分鐘可縮減至40分鐘;若為不需採檢的案例,則可縮短至20分鐘以內就能完成篩檢。
「成大醫院武漢肺炎智慧臨床決策系統」結合成大醫院智慧醫療的能量,做到醫療病歷自動化。讓病患使用平板自主填寫TOCC等病歷資料,自動上傳到電子病歷系統,醫護人員除能立即收到相關資料外,決策系統進而分析並做出臨床決策,簡化整體檢疫站流程與提高通報與病患分流精準性。
本院之肺炎AI輔助系統準確率皆達到8成以上,於幾秒內便可找出病癥位置,並以顏色標示病癥之處。過去醫師要花很長時間、很仔細的去判斷,現在AI輔助醫師只要去聚焦在少數的可能病灶區,再去做專業的判斷即可,提升判讀的效率與精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