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玲 副護理長
鈕淑芬 護理部主任
余偉華 護理督導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護理師在照護的前線,用生命守護民眾健康。當台灣確診逐日增加,於2月爆發第一起院內感染,且之前SARS期間統計三百多位可能病例中,感染源與醫院相關的佔80%。因此本院1月開始研議因應疫情整備及應變計畫,定期每週或隨時機動舉行疫情會議,於兩天內將外科病房改建為專責病房,由原20床改為8床,更進行相關設備及標準建置。截至109年5月31日共收治210人,超前佈署作為:
一、分艙分流:(一)設立專責病房,高風險病人依標準先行入住檢疫,降低一般病房感染傳播(二)檢疫專責及一般病房採固定人力,服務區塊化,不同區不得交叉調派及跨單位工作(三)以用餐隔版及獨立用餐環境原則,減少交流機會。
二、人員教育訓練及動線規劃:(一)增訂照護標準與建構All in one照護雲端教育系統,包括硬體空間、感控動線、疾病照護、防護穿脫流程影片、警示系統操作多媒體等,提供不受空間、時間限制之可近性學習(二)藉數字標示,簡化著裝步驟;運用地板標線,區隔動線,並依海報顏色區分穿脫防護裝備之目地,達防護安全(三)以模擬演練強化高風險照護流程,如:檢體採集、急救插管、緊急手術、床邊透析及X光檢查等,完成跨團隊共識及演練(四)響鈴機制,提醒人員2小時輪替。
三、特殊防疫裝備:(一)影像插管設備執行插管(二)藍芽聽診器聽診(三)導入環境消毒機器人(四)以防疫壓克力架行插管、抽痰及鼻胃管照護(五)過濾式氧氣罩、呼吸器(六)設插管包、急救藥盒。
四、警示系統及溝通平台:(一)熱感應系統、生理及影像監視等資訊科技應用,監測生命徵象及影像(二)運用社群軟體建置溝通平台,進行視訊診視、衛教資訊、病人日常需求溝通等,降低隔離焦慮(三)製作中、英文住院須知及多媒體,由社群軟體隨時查閱設備及管制流程。
五、除污概念及維持環境:(一)消毒地墊,進出時減少散播(二)使用拋棄式消毒紙巾清潔(三)護理站空氣清淨機。
六、人員關懷與支持:(一)建立即時溝通諮詢管道,成立團隊聯繫群組,隨時諮詢與討論;每日視訊晨會討論個案照護計畫(二)院方予實質獎勵外,亦提供免費住宿,降低同住家人的感染疑慮(三)透過心情溫度壓力評估,心理師、社工適時啟動關懷支持;串聯醫院團隊及社會團體之實質、文字或行動等暖心活動,激勵護理師。
期間,無院內群聚感染發生,顯示疫情的早期監測、檢疫隔離及資訊整備的重要性。人員心情溫度計分數也由11分至3.6分,更在團隊激勵下,提升工作士氣,至今仍持續堅守崗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