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帳戶
開始寫維基百科前,強烈建議你註冊一個帳戶,方便其他人跟你溝通,同埋亦可避免IP地址被公開。
註冊過程十分簡單,只需要輸入使用者名稱和密碼,不需要電郵認證。
注意:使用者名稱請不要帶有任何真實的個人資料或政治色彩,亦不要跟任何組織或機構有關,詳情請參閱「用戶名方針」和下面的「FAQ Q1」。
維基百科跟Facebook不同
在連登或Facebook,你可以隨心所欲寫發表個人意見,但維基百科對內容的用字、佈排、中立性、可驗證性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當其他人修改你所編寫的內容時,請不要立刻認為這是「政治迫害」「五毛出現」。這有可能是作為新手的你犯了一些錯誤,所寫的內容不符合要求。(詳情請見FAQ Q2)
最重要的幾條規則
維基百科的方針、指引、格式多變而複雜。(維基百科方針與指引 、編輯手冊、格式手冊)
不必了解所有規則才可以踏出新手區,只需要記住最重要的幾點,即可為維基百科作出貢獻。
以下是我自己個人總結的五個重點:
不要發表個人意見
維基百科不是發表個人意見、猜測的地方。你寫的內容必須要可供查證的。在理想的情況下,你編寫的內容必須基於可靠的第三方來源。資料來源沒提及的你不可以寫;你所寫的必須要提供資料來源。以馬航MH370事件為例,對於航機失蹤的原因,編者需要引用來源指出「誰人提出這些假說」,而不是單純發表個人的猜想。
中立
甚麼是「中立」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強烈建議你閱讀這兩篇文章:中立的觀點、中立的觀點常見問題解答
舉個簡單例子,假如你在編寫一宗兇殺案,請盡量平實地記載案發經過,而不是去形容兇手多麼殘忍、冷酷、瘋狂。讀者自然會從你所描述的事實了解到兇手的本質。如果你想加入對兇手的評價,你可以引用警官、受害人父母的說法(前題是有資料來源支持)。
對於政治相關條目,要達致中立更不容易,特別是其中一方在說謊的時候。如何處理這些情況是極為複雜的問題,在這裡難以詳述。一個簡單的做法是將其他人對謊言的反駁或質疑寫入維基百科。
可靠資料來源
一般而言,Facebook、Twitter、連登都不是可靠來源(除非係已認證的官方帳戶)。請盡量引用可靠、獨立的第三方資料來源。關於個別傳媒是否可靠,請查看:常見有爭議來源列表
如果你註冊了帳戶,你可以開啟「可視化編輯器」中的功能協助引用資料,詳情請參閱使用說明:如何引用來源 。或者你可以使用本網站提供的引用助手,它可將常見的本地傳媒的連結(URL)轉換為維基百科原始碼。
不要copy and paste
請消化資料來源後以自己的文字來寫維基百科。千萬不要直接複製新聞內容到維基百科。
討論十分重要
「討論」是維基百科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例如要提出刪除某個條目,一般需要經過存廢討論(AFD)的流程。雙方對條目的內容有不同意見,亦需要靠討論去解釋分歧。
不斷重覆互刪對方所寫的內容只會沒完沒了,這樣永遠都不能達致共識。維基百科有一個稱為「回退不過三 (3RR)」的規則,意思是24小時內不能對同樣的內容回退3次以上,避免了以上所述的情況發生。遇到編輯爭議,可以先到討論頁與對方溝通,並邀請其他有經驗的編者發表意見。關於更多解決爭議的方法,請參閱爭議解決指南。
我可以如何作出甚麼貢獻?
幫手寫
你可以到開放任務查看有甚麼值得撰寫的內容尚未有人撰寫。對新手來說,你亦嘗試將香港發生的每日大事記錄在2020年香港 ,作為新手練習來說這是相對簡單的。
幫手找尋值得撰寫的題材
你可以翻閱新聞、書籍去尋找有甚麼事件尚未寫入維基百科。你可以自行在開放任務添加任務,呼籲其他人編寫。
幫手改善現有條目
有時候你會在條目的上方發現一些「模板信息」,這些模板會指出條目存在的問題,例如「缺少可靠來源」、「中立性有爭議」。你可以嘗試改善這些條目。
反破壞
你可以在最近更改查看與香港政治相關條目的最近更改。透過查看編輯紀錄,你可以尋找有沒有人在維基百科進行破壞。
幫手宣傳
你可以向其他人宣傳這個網頁。
FAQ
Q1:為甚麼使用者名稱不要帶有任何政治色彩?
A1:如果你的政治色彩過於濃厚,馬上就會遭到各方的注意,亦容易引起別人對你的偏見。即使你已經寫得中立持平,別人可能會因為你的使用者名稱而對你所寫的內容有所挑剔。如果你希望貢獻維基百科,請盡量低調。
Q2:維基百科沒有「政府迫害」或五毛嗎?
A2:對新手而言,因為內容不符要求而被刪除的機會比遭到五毛針對大得多。如果你寫的內容太糟糕,即使是同路人亦可能會刪除你寫的內容。而且當你所寫的內容遭到別人刪除,質疑對方的用意並不會對保留你所寫的內容有任何幫助。假如對方真的因為政治立場 / 受僱而針對你,對方並不會因為你看穿了而收手。舉個例子,當一名示威者遭到警察毆打,跟對方投訴「警暴呀!」並不會令對方收手,亦不會有任何嘲諷作用。同樣道理,你指控對方是五毛並不會對你編寫維基百科有任何幫助。總之先熬過了新手階段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