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薩猶太金融家 金融體系發展史
~解放經濟——擺脫債務奴隸體系~
不受金本位束縛,無須倚賴外國銀行家或高利貸。擺脫這些桎梏,國家將繁榮昌盛。即便面對全球各地猶太人及其支持者的抵制,我們國家仍可蓬勃發展。我們具有豐富創意和靈活性,善用國內資源。
無需承擔痛苦和貧困。教育是關鍵,尋找替代制度,奮起抗爭,擺脫那個壓迫世界的邪惡債務奴隸制度。切記,這瘋狂的銀行制度是問題根源,也是猶太復國主義者權力的基石。我們的努力應集中於解決根本問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真正原因
「俄羅斯國家銀行以幾乎零利率從無到有地創造人民的貨幣,而世界其他國家的央行允許寄生私人銀行以高利貸利率創造國家的貨幣供應,因此,令人驚訝的是,1912 年俄羅斯的稅收水平是世界上最低的。這些極低的稅率也證明了俄羅斯政府的效率。此外,在整個國家銀行業務期間,沒有發生通貨膨脹,也沒有失業。
「沙皇尼古拉二世陛下(1868-1917 年)和他的國家銀行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工人天堂……11 月17 日,羅斯柴爾德家族擔心複製這一非凡的自由和繁榮典範會摧毀他們邪惡的銀行帝國,煽動並資助了俄羅斯的猶太布爾什維克革命,據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Alexander Solzhenitsyn) 稱,這場革命摧毀並毀掉了一個美好的國家,並導致6600 萬人死於謀殺和飢餓
主要目的
1:摧毀俄羅斯帝國及其國家零利率銀行
2:將其他帝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分裂成更小的國家,然後透過建立中央集權機構來更有效地利用這些國家銀行
3:盜竊巴勒斯坦並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直接控制下建立猶太復國主義傀儡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正原因
二戰義大利和日本
義大利:
「1936 年,通過改革法案,義大利銀行和主要銀行成為國家機構。義大利銀行現在是一家完全成熟的國有銀行,擁有從無到有創造信貸並以最低費用向其他銀行墊付的唯一權利。國家借貸限制被取消,義大利放棄了金本位…。墨索里尼決心讓義大利擺脫對外國銀行利益的金融屈從。
日本:
“日本銀行於 1932 年開始重組為專門為實現國家利益而管理的國家銀行。銀行改革於 1942 年完成,當時日本銀行根據德國 1939 年 1 月的《帝國銀行法案》進行了改組。
為了日本公民的利益,採取了與希特勒相似的政策。不用說,沒有國際私人銀行家和高利貸的影響,日本就繁榮了:
「到 1930 年代末,日本已成為東亞的主要經濟強國,其出口正穩步取代美國和英國。1940年8月,日本宣布成立大東亞共榮圈。人們擔心這些國家會採用日本的國家銀行方法,這對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和控制的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構成了嚴重威脅,以至於戰爭被認為是應對這種威脅的唯一手段。
透過各種操縱,這些擁有羅斯柴爾德中央銀行的「盟軍」受到控制和操縱——本質上是猶太復國主義銀行家製造了與日本的衝突,以便他們能夠摧毀日本。嚴厲的貿易禁運、干涉該地區的政治、用海軍包圍該縣……以及其他荒謬的不公平要求導致了戰爭。與德國一樣,日本也努力透過外交談判爭取和平。盟軍的封鎖切斷了日本 75% 的貿易,她必須為維護其人民的生存和主權而奮鬥……猶太金融家控制的美國擊敗日本後的第一個行動就是為國際猶太復國主義私人機構重組其銀行系統銀行家——重新實行高利貸。
- 邪惡猶太銀行家 金融體系發展史
羅斯柴爾德時代--19 世紀的時間線
若想了解金融市場如何在操縱下運作,須介紹臭名昭著的羅斯柴爾德家族。19 世紀,這個家族是毫無爭議的世界上最富有、最具權力的金融家庭。1791 年,這個家族的族長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 Rothschild)獲得特許權、建立美國第一家銀行。1811 年特許權失效,國會投票反對延長特許權時間。
梅耶-羅斯柴爾德的1881 年,美國總統加菲爾德(Garfield)曾暗指羅斯柴爾德家族操控金融市場,「無論是誰在控制我們國家的貨幣,都是整個產業和商業的絕對主人。一旦你發現整個系統非常容易掌控,無論用何手段,你就無需別人告訴你通貨膨脹和蕭條期從何而來。”
兒子內森未因此止步,他威脅道,「要么國會通過延長特權的申請,要么美國將捲入極具災難性的的戰爭。」美國國會堅決維持已作出的決定,這導致內森-羅斯柴爾德發出第二通威脅聲稱,"給那些傲慢不恭的美國人一個教訓。"
梅耶-羅斯柴 爾德內森-羅斯柴爾德
因此在1812 年,英國在內森-羅斯柴爾德(Nathan Rothschild)的資助下向美國宣戰。羅斯柴爾德的計畫並未幫助英國贏得戰爭,但卻輕鬆地讓美國欠下一大筆戰爭債、不得不允許延長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銀行特許權。計劃成功了。1816 年,美國第二銀行成立,並獲得20 年特許權。數千名英美士兵死於這場戰爭,但羅斯柴爾德家族如期獲得了他們的銀行。
1812 年美英戰爭
家族族長,梅耶-羅斯柴爾德在這段時間過世。他留下手寫遺囑,為那些追隨他的人立下明確的規矩。羅斯柴爾德家族事業的全部重要職位,都只能由家族男性擔任。這個家族中的成員,只能與最大或第二大的堂兄弟/堂姊妹通婚,於是許多婚姻都是包辦婚姻。這樣既可以維持家族血統的純潔,也可以確保家族財產一直由本家族成員控制。
後來,梅耶孩子們的18 樁婚姻中,有16 樁都是和最大的堂兄妹聯姻。同時,他的莊園財產一律不可公開。人們永遠不會知道他的家族有多富有、影響力有多大。
事實證明,1812 年的美英戰爭讓這個家族獲益頗豐。所以,羅斯柴爾德家族再次使用此法,操縱了拿破崙戰爭,並從中獲益。內森透過英國銀行資助威靈頓公爵,而他的兄弟詹姆斯則被派往巴黎建立中央銀行、用家族資金資助拿破崙。這場戰爭再次為羅斯柴爾德家族創造了巨額零風險債權。
戰爭期間,他們也抓住機會建立無可匹敵的郵政通訊系統,該系統可以在法國和英國封鎖區內任意穿梭。正是這些通訊員幫助內森隨時了解事件發展,然後運用情報操縱股票市場。通訊員非常優秀,以至於內森-羅斯柴爾德在得知滑鐵盧戰役結果整整24 小時後,威靈頓公爵才從自己的人員那裡得知這個消息。
由於提前一天知道戰況,內森玩了一個聰明的把戲。當時英國債券( British bonds)被稱為永久債券(consuls),一聽說英國贏得了戰爭,內森就開始拋售永久債券,這一舉動令其他交易員認為英國戰敗。於是他們在一陣慌亂中也紛紛開始拋售永久債券,結果英國永久債券價值大跌。隨後,內森秘密命令員工購買能買到的所有永久債券。第二天,當英國戰勝的消息傳開時,永久債券價值一飛沖天。內森的投資報酬率達到20倍。
此時,內森-羅斯柴爾德為自己感到非常滿意,說出了那段著名的話:「我不在乎哪個傀儡被放在英國王位上統治日不落帝國。控制英國現金流的人,就可以控制大英帝國,而我就是那個控制英國現金的人。」他繼續傲慢道,他在英國的17 年裡將父親留下的2 萬英鎊,變成了5 千萬英鎊。這筆錢哪怕是以現今標準來衡量,也是一筆巨款,更別說那個年代了。
此刻,羅斯柴爾德家族勢力是如此之強大,以至於他們開始透過控制英國銀行業來改變全球金融體系。此前,人們將黃金從一國運送到另一國,以支付商品和服務的對價。這種方式成本高,風險大。羅斯柴爾德家族對此做出了改變。現在,人們使用紙質貸記/ 借記匯票,而將黃金放在世界各地的安全的銀行里:人們僅需呈現一份由存放黃金的銀行背書的匯票即可。這就是我們今日所使用的紙質鈔票的源頭。
顯然,整個19 世紀的事態,令這個家族收益頗豐,人們稱19 世紀為羅斯柴爾德世紀,並估計當時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當時全球一半以上的資產。
1814 年維也納會議
這些戰爭,也使黑格爾辯證原理所提出的「綜合」逐漸達成。1814 年,維也納會議召開,旨在解決拿破崙戰爭引發的問題。維也納正是所羅門-羅斯柴爾德舉世聞名的地方。戰爭雙方意願相同,他們透過努力達成了「綜合」。這就成為一個世紀後「國際聯盟」(一戰後)和聯合國(二戰後)的模板,維也納會議旨在創造一個全球政府的藍圖。
戰爭中,許多歐洲國家向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的銀行大規模舉債,所以家族以此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不過,維也納會議受到了俄國沙皇亞歷山大出其不意的一擊-----當時俄國境內還沒有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中央銀行。內森-羅斯柴爾德為此怒不可赦,他發誓要報復沙皇的子孫後代。
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1817 年,法國戰後大舉借債,重建國家。羅斯柴爾德經紀人大量買進法國政府公債,致使其升值。隨後,他們於1818 年11 月5 日在公開市場拋售全部債券,使其價值大跌,法國遂陷入金融恐慌。隨後羅斯柴爾德家族介入,接手法國的貨幣供給。
1821 年,卡曼-羅斯柴爾德被派往義大利與梵蒂岡和羅馬教皇做交易。到1823 年羅斯柴爾德接手了羅馬天主教的全球金融業務。
卡曼-羅斯柴爾德
1827 年,沃爾特斯科特爵士發表有關拿破崙生平的作品,第二部中(合計九部)他確認法國革命是共濟會光明派策劃的,並受到了歐洲貨幣兌換商的資助。這個歐洲貨幣兌換商,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
1832 年,美國總統安德烈-傑克遜的連任競選口號是:傑克遜和無銀行(Jackson and No Bank!)。這和他想要從羅斯柴爾德央行手中奪回金融體系控制權、建立一個使國民受益的金融體系之願景相掛鉤。
1 年後,他兌現了諾言、從羅斯柴爾德銀行取走全部存款。這令羅斯柴爾德家族驚慌不已,於是家族命令壓縮對美國的貨幣供應量,引發通貨緊縮。傑克森知道發生了什麼,他用耶穌在聖經裡的話回應道:“你們是一群小偷和毒蛇的種類。我要徹底擊敗你們。我向永生上帝發誓,我一定要擊敗你們。”
1835 年1 月30 日,一位僱用殺手企圖暗殺傑克森總統。但奇蹟發生了,兩隻手槍竟然都啞了火。事後,傑克森總統聲明,他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是這次暗殺的幕後真兇。後來,這位刺客理查德-勞倫斯( Richard Lawrence)傲慢地說,是歐洲最有權勢的家族僱用了他,並承諾他若被逮捕將會得到保護。而勞倫斯也確實未被定罪,僅判定是神經失常,因而逃脫了懲罰。
1836 年,傑克遜總統終於勝利,他判定特許權不能繼續展期,並將羅斯柴爾德的中央銀行趕出了美國。
1841 年,約翰-泰勒( John Tyler)總統否決重啟美國銀行特許權的議案,隨後收到了數百個死亡威脅。
候任英國首相,班傑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這樣描繪此時的內森-羅斯柴爾德:「他是世界金融市場的霸主,也是名副其實的一切事物的霸主,他真可以典當掉南意大利收入。世界各國的君主和首相想方設法尋求他的建議、受其指引。」迪斯雷利也提到了那些臭名昭著的術士們,「真實統治世界的人,與站在世界舞台前的人,絕對不是同一群。”
班傑明-迪斯雷利
1845 年,傑克遜總統去世前,曾被問及他最偉大的成就是什麼,他回答道:“我消滅了羅斯柴爾德銀行。”
1846 年,邁耶-阿姆斯洛-羅斯柴爾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的妻子,在臨終前滿不在乎地說,“若我的兒子們不想要戰爭,就不會有戰爭。”
據稱,1850 年,法國的詹姆斯-羅斯柴爾德( James Rothschild of France)的身家達6 億法國法郎。這比其他所有法國銀行家的財產加起來,還要多1.5 億。
詹姆斯-羅斯柴爾德
1861 年,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第16 屆總統)開始印發自己的無債貨幣,並且通告民眾為私人和公共債券招標均合法。第二年,美國共印製、發行4.5 億美元。林肯對此會這樣說,“我們給予人們前所未有的福利-----他們可以用自己的紙質貨幣清償全部債務。”
同年,倫敦<泰晤士報>這樣寫道,「如果那個根源於北美共和國的調皮的金融政策已經固定成型了的話,那麼政府就可以不費一分一毫發行自己的貨幣。政府可以自行清償債務,而不必欠債。它將會擁有運用商業所必要的資金。它將成就世界一切文明政府前所未有的繁榮。世界各國的人才和財富將會湧向北美。那個政府必須被毀滅,否則它將毀滅地球上的每一個國家。”
林肯
1865 年,林肯強調了金融家的危險,「我腹背受敵,前有南方軍,後有金融機構。在這二者中,後者是我最大的敵人。」林肯當年被刺殺。
雅各希夫(Jacob Schiff ,出生於羅斯柴爾德家族法蘭克福的家中),在羅斯柴爾德的倫敦銀行接受短期訓練後,即被派往美國。他肩負著透過奪回對美國央行控制權而控制美國的使命。他要去找合適人選,並使那些人在聯邦政府中升到高位。
1875 年,雅各-希夫掌控了美國的主要銀行,並與美國其他主要銀行家結盟。
雅各-希夫
1881 年,美國總統加菲爾德(Garfield)曾暗指羅斯柴爾德家族操控金融市場,「那些控制我國貨幣的人,實際上絕對控制了全部工業和商業系統.....一旦你發現整個系統被某些位高權重的人玩弄於鼓掌間,就可以知曉通膨週期和蕭條週期為何出現了。”
美國總統加菲爾德
1891 年,英國工黨領導就羅斯柴爾德家族這麼說:「這個吸血家族,是當代歐洲所經歷的無數苦難的根源,它透過發動國家戰爭積累驚人的財富,而這些彼此戰爭的國家本是可以和睦相處的。”
“只要歐洲遇到困難,只要戰爭的謠言四起,只要人們開始擔心變革和災難,那麼動盪之處一定少不了鷹鉤鼻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身影。”
聯準會、猶太人與三次世界大戰
到了20 世紀,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下一代,開始著迷於將猶太人送回他們的家鄉以色列。詹姆斯-羅斯柴爾德最小的兒子埃德蒙(Edmond-Rothschild),在當時叫做巴勒斯坦的地區,啟動了建立猶太殖民地的計畫。
埃德蒙-羅斯柴爾德 猶太復國主義者大會
1897 年,猶太復國主義者大會(Zionist Congress)召開,大會決定加速猶太國的進程。起初,會議打算在慕尼黑舉行,但本地的猶太人知道消息以後激烈反對,最後會議只好搬到瑞士巴塞爾舉行。
反對的原因是,這些猶太人在收留他們的德國過很舒服、不願回巴勒斯坦。這件事促使會議主席----西奧多·赫茨爾(Theodor Herzl)發表了一個聲明:「猶太人受苦是至關重要,讓猶太人越來越過不下去的情況,會幫助實現目標。有個好主意,即引誘反猶太主義者沒收猶太人的財富,加強對猶太人的迫害與壓制,可以幫到我們,反猶太主義者將會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因此,這其實是一個有意識的決定,令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猶太人身上,讓猶太人在所在國感到難受,從而產生回到家鄉的動機。赫茨爾在那以後被選為世界錫安組織的主席,並使用一個紅色的六角星作標誌。
埃德蒙.羅斯柴爾德
1901 年,猶太殖民者們開始感到,埃德蒙.羅斯柴爾德不是他們的幫助、而是障礙,只好請他不要再插手猶太復國運動。埃蒙德-羅斯柴爾德展現耶洗別的靈,憤怒地反擊:「是我創造了伊休夫(Yishuv,殖民地),是我一個人。因而沒有任何人有權打斷我的計劃,包括殖民者和猶太復國組織在內。”
幾年後的1903 年,猶太復國主義者大會裡,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大會報告者暗示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發生,那可是在一戰真正打響前整整11 年啊!馬克斯.諾爾道(Max Nordau)在大會上說:
「以下我告訴你們的話,可以類比成我在展示不斷向上的階梯/ 一連串的事件:赫茲爾--猶太復國主義者大會--英國的烏幹達問題--未來的世界戰爭- --和平會議,在英國的幫助下,創立一個自由、屬於猶太人的巴勒斯坦。」---------- 馬克斯.諾爾道,1903年 猶太復國主義者大會上的講話
阿爾伯特-派克
他們是怎麼預先就知道未來會發生世界大戰的呢?有趣的是遠在1871 年,阿爾伯特.派克就談到了未來的三次世界大戰。他在1871 年8 月15 日給朱賽佩·馬志尼(Guiseppe Mazzini,意大利革命領袖,也屬於共濟會會光照派)寫了一封信,聲稱自己得到了一個異象,在異像裡,阿爾伯特.派克被告知會將來共有三次世界大戰,每一次的運作都基於黑格爾辯證法原則,兩種相反意識形態的相互衝突、共同生成某種特定的結果,這種結果將延展世界新秩序。值得注意的是,這封信的存在現在已被否定,並且無其它可靠證據證明它曾經存在過。
羅斯柴爾德家族派駐美國的雅各.希夫(Jacob Schiff),此時正忙著重新控制美國金融體系。1907 年他在紐約商會做了一次演講,警告那些與會者說:“除非我們擁有一個對金融資源有著良好控制的中央銀行,否則這個國家將經歷有史以來最為嚴重、影響最深遠的貨幣恐慌。”這更像是威脅,而非警告。
1913 年,羅斯柴爾德家族最後得償其願,建立了美國第三中央銀行,被稱為聯邦儲備局(Federal Reserve),這就是今日的美國央行。就在相關法案通過以前,國會議員查爾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說:「這個法案建立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托拉斯,就在總統簽署這項法案時,金錢強權所建立的看不見政府被合法化了……這個時代最大罪惡是透過這個央行與貨幣法案施行。”
美國國會議員查爾斯·林德伯格
當時的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後來也承認了這個可怕的錯誤:「我是最不幸福的人,因為我無意中毀滅了我的國家,一個偉大的工業國家就此被金融系統控制,金融系統高度集中,整個國家的前景和我們所有的活動現在被少數幾個人掌控。
美國迎來最糟糕的統治,美國政府是文明世界中最受控制的政府之一。從此政府不再能自由做決定,也不再有堅定的信念,不再屬於多數選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被一小群強有力的人脅迫的政府。」
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
今天的聯邦儲備局少說也每年能賺150 億美元,但它從來不用公佈任何財務報告——正合梅耶-羅斯柴爾德的心意。
1914 年,在美國銀行的關照下,第一次世界爆發了,這是馬克斯.諾爾道在猶太復國主義者大會中提及“未來的世界戰爭”以後的正好第11 年,是阿爾伯特。派克在異像中看到它以後的第43 年。
1917 年11 月2 日,大不列顛外交部長、神秘術士,阿瑟·貝爾福(Arthur Balfour),發布瞭如今被稱為<貝爾福宣言>(the Balfour Declaration)的聲明。這個宣言寫給“羅斯柴爾德勳爵”,也就是內森.羅斯柴爾德的長子,聲稱英國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定居地。
羅斯柴爾德家族建立以色列的證據<貝爾福宣言>
就像預言所說的那樣,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法國凡爾賽召開了一次由埃德蒙.羅斯柴爾德主持的和平會議,在會議上,巴勒斯坦的議題被提出來,英國將這片土地拱手交給羅斯柴爾德家族。
在打算建立戰後猶太國家的同時,國家聯盟(the League of Nations)也試圖將眾多國家聯合在一塊兒、建立單一世界體系。這個做法失敗了,因為當時沒有足夠多的國家接受這個提議。
國際聯盟
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一樣,派克稱他在異像中看到,這場戰爭的結果會在無神論的共產主義和基督教的資本主義之間製造出緊張對立。派克感到共產主義會強大到足夠去「平衡基督教世界,而基督教世界會在緊張中受到牽制,並保持克制,直到我們期盼的最後的社會大災難到來。」這個資本主義vs 共產主義理論vs 相互對立,實際上在接下來的46 年逐漸實現。GK.切斯特頓這樣評論所觀察到的事:
「當時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看起來似乎相互對立,但作者相信他們的利益其實一致的
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只是用來毀滅基督教國家統治的雙重機制。他們會將其吸收融合成為一個計劃好的超級國家…他們正在出賣我們,讓我們陷入奴役,使用我們的物質資源實現他們邪惡的全球性目標。“
我們可以觀察到同樣的相互抵牾的意識形態一次又一次出現,它們似乎在彼此反對,實際上不過是設計出來,為了引入第三方,這才是秘術術士們一直想要實現的。
讓我們回憶秘術術士們曾經談論的,男性與女性創造出第三種屬靈能量,這透過角尺和圓規在中間創造出一個「G」顯示出來。就像喬治.黑格爾提出的那樣,正命題vs 反命題= 綜合命題,無論這個公式以哪種方式出現:光明vs 黑暗,男性vs 女性,巴力vs 亞舍拉,或者共濟會vs 天主教,共和黨vs 民主黨,或資本主義vs 共產主義的例子,綜合命題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
蘇共領袖,弗拉基米爾-列寧強調,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戰爭不過是更大事件的一部分。他這麼說:“我並不在乎俄羅斯會成為怎樣的,讓它見鬼去吧。所有的這一切只是通往世界革命的道路。”
共和黨和民主黨的“綜合”
在政治分類下Google 短語“第三條路(Third Way)”,你會發現不知有多少現代政治家是這種思維方式的門徒。
”
弗拉基米爾-列寧
順便提一下,在阿爾伯特.派克的異像中,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在猶太人和穆斯林之間。派克相信,雙方的支持者已在過去的衝突中厭倦,這場戰爭會讓他們在精神、身體、靈魂,甚至是經濟上處於精疲力竭的狀況,這個世界將準備好迎接敵基督的到來,他會把人們從厭倦/ 精疲力竭中拯救出來。
阿爾伯特.派克談到那個時代時說:「我們將釋放虛無主義者和無神論者(力量),因而會引發巨大的社會災難,在所有的恐怖中,這些災難將對所有國家顯示絕對無神論的巨大能力,這將是野蠻和最血腥混亂的開始,然後在世界各地,人們被迫與少數革命分子對抗以保護自己,他們將消滅那些文明的毀滅者,大多數人將失去對基督教的幻想,他們的靈魂從那時起會失去方向和引導,因而會渴望一個理想的典範,但因沒有知識,他們的渴慕將落空。惟透過路西法純粹教義(敵基督)的全球性展現,這個教義最終會向公眾顯示出來,此時他們才會得到真正的光照。這個顯現來自於一次總體性的反對運動,緊接著的是無神論和基督教的毀滅,這兩者同時被征服和清除。”
末法時代
現代以後,世界將進入所謂的「後現代」(the Post Modern Era)——就是我們今天所處的年代——人們將會離開徹底的無神論轉向奇怪的宗教——秘術宗教,這表示在本時代,邪術開始向外界展示自己、漸漸從黑暗的陰影中爬出來,走向公開的場合。人類將厭倦基督教和無神論,轉向綜合性的秘術宗教。於是,人們就準備接受路西法(Lucifer)的顯現──也就是敵基督。
我們正在目睹這一切的發生,現在很少有人是純粹的無神論了,對於普通人來說,無神論太冷酷,太無情了,人們願意相信的是,可以在死後見到朋友和家人,因為上帝把永生安置在我們心裡,因此,這是很自然的。
於是,很多人轉向某種以秘術為基礎的靈性追求,他們把這當成是真實而健全的。他們常常談到成為“一個靈性的人”,但他們並不贊成任何特定的宗教。
聖經也告訴我們這種情況會發生。保羅在死前寫給提摩太的第二封信中說,人們會“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他還說:“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 <提摩太後書>4章
世界銀行
1930 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在瑞士建立了第一家世界銀行。僅僅四年後,瑞士的銀行保密法就修改了,若違反銀行保密製度將被判有罪、被關進監獄。這保證了銀行能夠保守他們的秘密,沒有人能知道在銀行裡面所發生的事。
這家銀行,就是今日世界銀行和與國家貨幣基金組織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