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不見的上帝VS隨時的幫助
撰文:馮天聰牧師
撰文:馮天聰牧師
今天經課中《約伯記》與《希伯來書》的經文,給我們兩種截然不同完全相反的觀點。約伯在《約伯記》第廿三章裡,表達自己在危難困苦中,已經不斷向上帝發出 哀求與呼喊,期望能蒙上帝的憐憫,可以尋見祂,可以與祂傾心吐意。然而得到的結果,卻是「我往前行,祂不在那裡,往後退,也不能見祂。祂在左邊行事,我卻不能看見,在右邊隱藏,我也不能見祂。」(伯 23:8-9)約伯覺得上帝對他的慘況視若無 睹;或是覺得上帝刻意向約伯隱藏,不願意與他接觸;又或是覺得上帝已經忘記了他, 因此對約伯的哀嘆沒有回應。對約伯來說,這種上帝的「缺席」及「沉默」,比起失 去家人、財富、健康更令他難過及百思不解。
而在《希伯來書》第四章裡,作者勉勵讀者「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 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 4:15-16)。呼籲當我們願意向上帝呼求, 緊緊的抓住祂,上帝就成為我們及時的幫助。提醒我們要在迷惘困惑中,持定所承認、 所相信的道。上帝的兒子耶穌,祂同樣經歷過試探壓迫,能體恤我們的軟弱,明白我們的感受。因此我們可以坦然無懼來到施恩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雖然人在生命中有很多軟弱,面對很多危機,但是只要相信祂,抓住祂,危機必定能化解。
兩段經文是否互相矛盾呢?還是其實呈現出人實存的焦慮,與及應然和實然的衝 突?我們應該知道,基督徒和所有人一樣,都會經歷苦難,也要學習去面對,尋找當中的意義。對信徒來說,會加上去問「上帝在哪裡」這個課題。在最痛苦、最需要祂的時刻,祂在哪裡?怎不前來相助?但心裡又會有另一把聲音說:「要有信心啊!應該相信上帝,凡事交託」。我們的內心會有許多掙扎,不斷反覆,時而憂愁,時而喜樂,時而充滿信心,時而灰心沮喪。在這種掙扎中,有人最後會對上帝憤怒,對祂失望。
我們得承認,要解決這困惑,走出這掙扎並不容易。倘若我們曾走出這困局,讓我們心存感恩,亦學習成為面對相同處境的人身邊的一個好的聆聽者、同路人。若我們此刻身處這風暴中,在「看不見上帝的時候」,願你得著從人從神而來的幫助,幫 助你走出信心的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