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推崇,並且視為神祇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於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是為五恩主之一。民間受《三國演義》等傳統作品影響,普遍認為關羽與劉備、張飛義結金蘭,關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陳壽撰寫之《三國志》,將關羽與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為一傳(《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羅貫中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又將該五人並稱「五虎上將」,毛宗崗稱其為「三絕」之「義絕」。直至現代,某些社會群體與場合仍常有祭拜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