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叫甘翎慧 ,大家都叫我“阿甘” 或 Eva,手语名字是“鱼”。我是一名手语语言学研究者,目前就读于美国的康涅狄格大学(UConn) 语言学系,是六年级博士生,师从 Diane Lillo-Martin 教授。

我的研究兴趣主要涉及手语语法。我目前的研究项目主要关注句法及语义界面,尤其是手语的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 例如,手语如何表达不同的强调语义?句法结构和各类强调语义之间存在哪些相关性?我也关注一些与聋人社群相关的社会语言学问题,尤其是聋人社群的语言态度、手语立法,以及聋人使用手语的语言权利等问题。我主攻香港手语(HKSL),但也参与过/正在参与一些美国手语 (ASL) 和中国手语 (CSL)使用者语言权利的研究。

在来美读博之前,我曾作为汉语教师在泰国教书一年。之后到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系攻读硕士学位(汉语语言学及语言习得专业)。在香港,我被热情慷慨的聋人朋友带领,开始接触香港手语和当地的聋人社群,被其深深吸引,决定转方向做手语研究,那是2015年。毕业后,我有幸留在中大的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CSLDS)工作,跟邓慧兰 (Gladys Tang) 教授 和 施婉萍 (Felix Sze) 教授继续学习手语研究。 后又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师从 Roland Pfau 教授,获得了语言学的研究硕士学位。 因为想要继续在手语句法理论研究方面深造,我决定来 UConn 读博。

目前,我正在准备自己的博士论文,主要探究香港手语如何利用句末位置处理焦点信息。

这些年来,一路遇到许多良师益友提携、同行,时常感受到聋人社群的热情、好奇、灵活和坚毅,也看到聋人群体在资讯通达、教育平等等许多议题上仍阻碍重重。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做聋人群体同行者中的一员,向他们学习,彼此支持、合作;也希望可以鼓励、帮助更多聋人成长为独立的研究者,亲自参与手语研究工作;更希望那些顽固的阻碍可以慢慢被动摇,改变,甚至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