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中紅外線螢光攝影,外科醫師的終極透視術
亞東醫院一般外科 許志豪 醫師
上傳日期:2023/02/10
上傳日期:2023/02/10
在手術進行中,外科醫師除了倚賴本身對於解剖構造的了解之外,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已經有特殊的腹腔鏡能在術中進行紅外線螢光攝影(以下簡稱螢光腹腔鏡),協助外科醫師能即時辨識重要的關鍵構造。螢光腹腔鏡影像系統是利用靛氰綠 (Indocyanine green, ICG)這項藥物的特性,能反射出光源的紅外線,再經過影像系統的處理即可讓我們看見螢光影像。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例,靛氰綠流進肝臟後,會藉由膽汁排泄至膽管,因此可以利用此生理與藥物的特性,讓外科醫師能使用螢光腹腔鏡影像系統,幫助判斷總膽管與膽囊管是否有解剖上的變異,搭配上正確的手術技巧,讓總膽管受傷的機會降到最低。
在亞東醫院,肝癌病人接受腹腔鏡肝臟切除術已是成熟穩定的微創手術技術。許多肝癌病人都有肝功能不佳的情況,在進行肝臟切除術時會希望能精準切除腫瘤,並且盡可能保留正常的肝臟組織。本科與放射醫學科攜手開發術中肝門脈攝影與肝腫瘤螢光定位術,藉由血管攝影的技術找到供應肝腫瘤的血管並使用靛氰綠染色定位,再利用螢光腹腔鏡與3D腹腔鏡進行精準的肝腫瘤切除術,避免正常肝臟被切除而且減少術後發生急性肝衰竭的情況。
術中紅外線螢光攝影對於腸胃道吻合術也有幫助,由於當吻合處血流情況不佳時會造成吻合術癒合不良、造成滲漏與腹內膿瘍等併發症。紅外線螢光攝影可以顯示保有正常血流供應的腸道範圍,確保吻合處的血流供應正常。此外,術中紅外線螢光攝影也能辨識副甲狀腺,降低內視鏡甲狀腺手術時傷害副甲狀腺的情況。
總結來說,術中紅外線螢光攝影可說是今日外科醫師的終極透視術,能觀察到平時肉眼無法容易辨識的解剖構造,甚至是組織血流供應的情況。病患可以詢問術中紅外線螢光攝影是否能對預計的手術帶來減少併發症、縮短手術時間等益處。
參考資料:
Su, H., Wu, H., Bao, M. et al.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maging to assess bowel perfusion during totally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olon cancer. BMC Surg 20, 102 (2020).
DeLong JC, Ward EP, Lwin TM, Brumund KT, Kelly KJ, Horgan S, Bouvet M.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guided parathyroidectomy for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Surgery. 2018 Feb;163(2):38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