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有甲狀腺結節該怎麼辦? 🤔 🤔
亞東醫院一般外科 林子超 醫師
上傳日期:2023/02/10
當我有甲狀腺結節該怎麼辦? 🤔 🤔
亞東醫院一般外科 林子超 醫師
上傳日期:2023/02/10
甲狀腺結節是指存在於甲狀腺內獨立的病灶,其成因目前仍不清楚。臨床表現相當多樣。大多是民眾自己摸到脖子上的硬塊(約4~7%)。少部分是查覺到喉部異物感,甚至出現呼吸困難或吞嚥困難才就醫檢查。隨著民眾健康觀念的提升及健康檢查的普及,很多無症狀的甲狀腺結節被篩檢出來。接受甲狀腺超音波的成人中約有67%會發現結節。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惡性的甲狀腺結節僅佔7~15%。
大多數的民眾在得知自己患有甲狀腺結節的當下,都會很徬徨。主要是擔心惡性的可能,即使被告知是良性也會擔心真的只需追蹤即可嗎?醫師通常會根據臨床症狀、過往史、家族史、抽血檢查及超音波影像等資訊綜合考量來決定是否需安排後續細胞或病理學檢查以排除惡性的可能。
臨床症狀若出現聲音沙啞或吞嚥困難等情形,會比較懷疑惡性的可能。過往史若童年曾接受過頭頸部放射線治療則會明顯增加罹患甲狀腺惡性腫瘤的風險。雖然多數的甲狀腺惡性腫瘤都沒有家族史,但家族中若有第二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 MEN2)或家族性非髓樣甲狀腺癌(familial non-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FNMTC)的病史則需考量惡性的可能。抽血檢查以甲狀腺刺激素較具有參考價值,當低於正常值表示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的機會較低。在所有收集的資訊中,當屬超音波影像最具診斷價值。
甲狀腺結節在超音波下可以明顯地和甲狀腺組織區別開來。良性的結節在形態上包括有實質的腫塊(如增生),液態的囊泡,也有腫塊與囊泡混合的形式(如濾泡狀腺瘤)。惡性的結節則多為低迴音實質腫塊,但具有微小鈣化點、不規則邊緣、高大於寬的方向或突出於甲狀腺外等特徵。有時候甚至可發現周圍的頸部淋巴病變。
依據超音波影像的特徵,結節會被歸類為1~5級(TI-RADS 1~5),由低而高代表從良性到惡性的疑似程度。
👉️ 當第三級結節介於1.5~2.5公分之間則建議1年、3年及5年後追蹤
👉️ 當第四級結節介於1.0~1.5公分之間則建議1年、2年、3年及5年後追蹤
👉️ 當第五級結節介於0.5~1.0公分之間則建議每年追蹤持續5年。
✳️ 第三級超過2.5公分、第四級超過1.5公分、第五級超過1公分就建議細針抽吸作細胞學檢查。
有時候細針抽吸會取不到足夠的細胞判讀數量,這時候就必須安排再次抽吸。若細胞學檢查診斷為良性,則依疑似程度安排1~2年追蹤檢查。若判定惡性則建議接受甲狀腺切除手術,切除的方式及範圍由病人與外科醫師討論後決定。
無論是有症狀或意外發現甲狀腺結節,民眾應盡速就醫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並與醫師討論後續處置或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