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甲狀腺瘤的臨床表現、診斷與處置
亞東醫院一般外科 林子超 醫師
上傳日期:2023/02/10
副甲狀腺瘤的臨床表現、診斷與處置
亞東醫院一般外科 林子超 醫師
上傳日期:2023/02/10
副甲狀腺大小有如蘋果籽,重量約0.5克,85%的人有四顆,上下分布於甲狀腺左右兩葉的後方。副甲狀腺是內分泌系統的器官之一,其功能是分泌副甲狀腺素作用於腎臟、腸道與骨骼以調節血鈣與血磷的平衡。
副甲狀腺瘤可以涵蓋從良性增生到惡性的範疇。多數患者的成因尚不清楚。目前已知約20~40%非家族遺傳個案具有Cyclin D1/PRAD基因的過度表現進而影響副甲狀腺素分泌。曾接受頭頸部放射線治療或長期鈣離子缺乏也有可能導致副甲狀腺瘤發生。
統計上,80~85%僅會有單一顆副甲狀腺瘤。出現兩顆的機會約4~5%。10~12%屬於副甲狀腺增生。多數副甲狀腺瘤患者沒有症狀,而是透過抽血檢查意外發現血鈣濃度上升。有症狀的患者則表現出高血鈣的病徵,如骨頭疼痛、倦怠、多尿、尿路結石、便秘或神經障礙。少數血鈣極高的患者甚至會導致心律不整、昏迷或死亡。副甲狀腺瘤很少能藉由觸診發現,因為良性腫瘤小至0.1克,最大2克左右,平均值約1克。因此若在頸部發現硬塊,需考慮源自甲狀腺疾病或為副甲狀腺惡性腫瘤。
臨床上懷疑副甲狀腺瘤,除血鈣濃度外,尚需檢查副甲狀腺素濃度。另外還需安排副甲狀腺掃描,以區別副甲狀腺瘤是單顆還是多顆,藉以做手術前的評估。 副甲狀腺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傳統上需做頸部探查找出四顆副甲狀腺再切除病灶。由於八成左右的副甲狀腺瘤為單一病灶。因此近年來微創手術逐漸流行。手術後可能會出現暫時的低血鈣症狀如手麻,因此需檢查血鈣濃度,必要時需暫時補充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