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暨肺癌團隊召集人 張晟瑜主任
晚期肺癌初確診的病友往往會擔心自己的生存期、是否有健保給付及藥品抗藥性或轉移的狀況。有別以往治療全權由醫師決定,或提供資訊由病友自己決定,現今的肺癌治療強調「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透過初次詳細會談破解治療迷思,了解病友對疾病治療的價值觀與期待,並以實證醫學為基礎提供治療選擇與建議,再共同擬定出適切的個人化治療計畫。
在治療計畫中「良好疾病管理」也相當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副作用照護,張晟瑜主任說明不論何種治療方式都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不過這些都可以透過自我照護改善,切勿自行減藥、調整用藥方式,以免治療效果大打折扣使得病情惡化。此外,了解自身的醫療保險也相當重要,不僅可透過完善的醫療保障減輕經濟負擔,也能增加治療的選擇,讓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針對醫界於2023年底推動的「國家級肺癌辦公室」三大目標,張晟瑜主任說明,短期目標是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要在五年內翻倍,中期目標則要在2030年前達到肺癌診斷數倍增及五年存活率倍增,最終目標則致力朝25年內肺癌死亡率減半的願景前進。而政府推動的早期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LDCT)及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已陸續通過健保給付,透過「早期預防」及「精準治療」來提高存活率都與目標願景相呼應,足以見得各界對肺癌積極治療的決心!
「隨著三大目標的推進,初確診的晚期肺癌病友不須再感到擔憂徬徨,目前標靶藥物越來越多,甚至許多罕見突變的標靶藥物也都陸續通過健保給付,無論是單方、合併或是雙標靶接續型治療都帶給晚期肺癌病友諸多治療希望與新選擇。以晚期EGFR突變為例,在第一線使用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待出現抗藥性產生T790M突變後,再接力使用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可大幅延長口服標靶藥物時間,後續尚有化療、免疫等其他治療,整體存活期有望超過五年關鍵,甚至十年。
隨著肺癌治療已朝個人化、慢性病化理想邁進,長期抗戰的首要策略便是尋找信任的醫師、醫療團隊積極配合治療,甚至尋求第二意見再來評估治療計畫。亞東醫院每年會舉辦兩場病友會,邀請病友分享治療經驗、互相支持鼓勵,除了增進治療信心,醫師也能透過病友會獲取病友的反饋與需求,醫病之間互信、合作和理解,才能提高醫療質量,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