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 黃苓嵐副教授-
本教材內容包含醫學與倫理之關聯及重要性、醫學倫理之基本原則、道德判斷方式、情感教育及生命教育;醫學倫理除了「知識」面的建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感教育,使他們能夠將理論願意具體落實到實際的醫療場域之中。本書佐以相關的新聞案例來輔助學生理解,並列出相關討論議題,以增加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聽語學系 葉麗莉助理教授-
本教材配合語音/音韻學課程在語音轉錄臨床技能訓練上,整合雲端Web server、異常語音數據資料和前端學習軟體,讓學生可配合教學進度來練習語音聽辨和IPA轉錄,並提供線上測驗功能;透過網路從雲端在入特定語音數據資料到電腦前端軟體,學生可在前端軟體自行設定答題題數,由單題不限時答題到限時的模擬考試,學生藉著實務操作IPA轉錄,從簡易到完整練習來達到提升整個語音辨識轉錄的技能。
-醫學系 林慶忠助理教授-
本教材內容與規劃依據臨床診斷學腹部身體檢查的綱要來擬訂,由老師示範如何運用腹部身體檢查來診斷疾病,學生觀摩之後可實地操作及練習;將腹部身體檢查分成3幕並配合教材圖片,讓學生容易觀賞。
(第一幕:視診及聽診教學、第二幕:扣診及觸診教學、第三幕:疾病特殊檢查手法教學)
-醫學系 邱美妙講師-
以遠距教學、數位化課程等,增加學生多元之學習機會,提供學生良好的學習與成長環境,能運用各種解剖標本、模型及電腦多媒體解剖教材於自我學習;將學校自行採購的模型製作成影片連結於數位教學平台:整個解剖學的課程包含正課與實驗,學生可以利用影片做為課前預習,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實驗課程後更能掌握內容並且記憶深刻。
-醫學系 廖恩慈助理教授-
在醫學院基礎醫學教育過程中,微生物實驗課程可說是不可或缺的基礎生命科學教育,微生物的實驗能力都是現今生命科學研究實驗及臨床研究工作所必需的。本教材將傳統教室中的微生物實驗課程移植到多媒體結合數位網路教學模式中,透過輕鬆、活潑的方式再配上多媒體傳送給學生者,讓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不需要被環境的因素限制住。
-護理學系 詹瑞君講師-
本教材將技術操作流程教學內容製作成影片,可在課室現場及課後利用此影片輔助教學,縮短授課講述時間,內容具體且流程清楚,讓學生除了課室技術練習時加強印象,課後亦能重覆觀看;教材內容為產程技術操作真實臨床情境模擬,以真人演練說明技術操作步驟,並穿插PPT及圖片進行說明,建立多元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