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85.06
所屬卷期/Vol. & No. 第15卷第2期 Vol. 15, No. 2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85.06
所屬卷期/Vol. & No. 第15卷第2期 Vol. 15, No. 2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篇名/Title
Demystification and Revelation: Nature in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解密與啓示:《英勇紅徽章》中的自然
作者/Author
紀元文 Yuan-Wen Chi
頁碼/Pagination
pp. 1-21
摘要
自從史蒂芬.葛倫的《英勇紅徽章》(1895) 出版以來,許多批評家論及本小說所使用的自然隱喻。最普遍的觀點是討論小說中自然的二元性。本文嘗試以主人翁亨利.佛萊銘的戰爭經驗,來詮釋小說中自然觀的變遷。
第一階段 (前五章) 亨利對戰爭持著浪漫的看法。他認爲大自然充滿啓示,對人類是仁慈、友善的,能夠予人慰藉與安適。然而當戰爭逐漸趨於白熱化,恐懼與死亡的陰影籠罩戰場,他的信心開始動搖了。及至置身於槍林彈雨,生死僅一線之隔的血戰中,目睹戰爭殘酷丶慘烈的景象,亨利的自然觀顯然發生巨大的轉變,「林間敎堂」一幕他面對著一具南軍腐爛的屍體。死亡如復仇女神一般,如影隨形,使亨利無所遁形。此時他體驗到自然的無情、殘忍,對人類的命運漠不關心,是爲第二階段自然主義的自然觀。良心的鞭笞迫使亨利重返行伍。袍澤對他的關懷呵護在在令他愧咎五內。他領悟到兄弟情誼是人類在冷漠、無情的宇宙中唯一的自處之道。在這種情形之下,第三層次的自然觀——寫實主義的自然觀——乃應運而生。此時自然趨於中性化;自然的目的是人而不是抽象的概念。人要有自知與自主的能力,才能從外在世界得到啓示與意義,肯定自我,確立自己的人格與身分。
綜觀以上分析,在《英勇紅徽章》的小說世界中,自然觀的變遷與主人翁的精神成長星現一種互動的關係,環節相扣,如響斯應。這也是葛倫在本書中獨特的藝術設計,無怪乎這位天不假年的作家被譽爲美國自然主義小說的先驅之一。
Abstract
--
關鍵字/Key Word
--
DOI
https://doi.org/10.7015/AS.198506.0001
學門分類/Subject
文學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