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85.03
所屬卷期/Vol. & No. 第15卷第1期 Vol. 15, No. 1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85.03
所屬卷期/Vol. & No. 第15卷第1期 Vol. 15, No. 1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篇名/Title
The Existential Politics of Norman Mailer: A Study of His Non-Fiction Prose of the Sixties
梅勒存在主義政治觀之研究
作者/Author
田維新 Morris Wei-hsin Tien
頁碼/Pagination
pp. 1-51
摘要
美國當代名作家諾曼.梅勒於六○年代10年間共計出版七部作品。除了兩部小說外,其餘五本均為散文集。這五本散文集分別是:《宣攝自己》,《論美國總統》,《食人者與基督徒》,《夜軍》及《邁阿密與圍攻芝加哥》。
這五本散文集,有的記述梅勒自己奮鬥成爲作家的經過,有的講述他對美國總統的看法,有的記述他參加在美國國防部五角大廈所擧行的反越戰示威遊行的情形。最後一本《邁阿密與圍攻芝加哥》則記述1968年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開大會推選總統候選人的情形。
貫穿這五本散文集的重要主題,就是梅勒個人獨創的一種存在主義政治觀。這是本論文討論分析的重點。當時梅勒認爲美國社會受到一種極權主義的侵蝕。他所謂的極權主義的侵蝕,就是現代物質文明對人類不知不覺的侵蝕以及平庸的民主制度的氾濫。人因而變成了表現集體意識的大眾人,不再具有獨立自主的個人意識,為了求取安全而犧牲了自我生存的本質。
梅勒認爲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提倡極端的個人主義,要求每個人在意識形態上產生革命性的改變。他深思熟慮之後認為,五○年代至六○年代之間求奇求異的「赫普斯特」這類人,最能代表他所說的美國存在主義思想。這類人生活在法律的邊緣,生活在美國的地下社會,生活在死亡的邊緣,因爲他們隨時都有犯罪及訴諸暴力的傾向。但是這類人最能表現自我,依據自己的直覺本能生活,表現個人的獨特個性。他們或許是黑人,或許是士兵、吸毒者丶妓女、演員或是犯罪的精神病患,卻是最能表現個人生活力的人。以他們的活力可以消除美國社會的呆滯、麻木,可以使一般美國個人的生命力復活。雖然「赫普斯特」這類人有破壞的力量,有製造動亂的可能,但他們富有創造力,同時表現於外的暴力勝於表現於內的暴力,能以個人暴力行爲抵制扼殺社會活力的極權控制。
梅勒所提倡的這種美國存在主義的思想,不僅是存在主義哲學觀念的表現,也是一種存在主義政治思想的表現。因爲他們所提倡的行爲表現是一種對政治現境的挑戰,同時還要在這種政治環境中求生存。在六○年代出版的這五本散文集中,梅勒急欲表逹的就是這種具有存在主義思想的政治理論。
Abstract
--
關鍵字/Key Word
--
DOI
--
學門分類/Subject
文學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