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83.09
所屬卷期/Vol. & No. 第13卷第3期 Vol. 13, No. 3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83.09
所屬卷期/Vol. & No. 第13卷第3期 Vol. 13, No. 3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篇名/Title
The Burma Campaign and General Stilwell’s Approach to China
反攻緬甸與史廸威將軍對華之手腕
作者/Author
齊錫生 Hsi-sheng Chi
頁碼/Pagination
pp. 25-42
摘要
反攻緬甸是二次大戰期間中美軍事同盟最主要的聯合軍事行動。雖然在1942年,中美雙方政府都支持此一計劃,然而在1942至1944年間,史廸威將軍乃是支持此計劃最有力的人。他慎密籌劃,並自認頗具勝算。
就軍事方面而言,史廸威將軍希望收復緬甸之舉,能突破日本對中國的包圍,使中國軍隊獲得更多的援助,以對日本佔領軍發動大規模的地面攻擊。就外交方面而言,史廸威相信反攻緬甸能大幅增加美國談判的籌碼,以迫使中國在政策上作重要改變,以符合美國的期望。
本文旨在指出反攻緬甸的結果遠不及當初的期望。派遣中國精銳部隊到緬甸,使得中國戰場在「一號作戰」期間,完全暴露在日軍無情的攻擊之下;同時更削弱了國民政府對抗中共挑戰的力量。
再者,反攻緬甸之後,並未能經由陸路,將更多的戰略物資運入中國。此外由於在華盛頓的戰略家選擇「跳島」戰術,從中太平洋進攻日本本土。因此就軍事觀點而言,此計劃的效益頗值得懷疑;就外交方面而言,史廸威將軍企圖運用美國的援助,增強他對中國的影響力,更屬不切實際。雖然互惠方式本身說來頭頭是道,但史廸威缺乏自知之明,致使事與願違,功敗垂成。他也昧於華盛頓方面的戰略優先順序。幾乎一手遮天的作風,致使中國政府要求美國將他召回,而引發中美關係的大危機。
Abstract
--
關鍵字/Key Word
--
DOI
--
學門分類/Subject
政治學 Political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