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77.12
所屬卷期/Vol. & No. 第7卷第4期 Vol. 7, No. 4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77.12
所屬卷期/Vol. & No. 第7卷第4期 Vol. 7, No. 4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篇名/Title
The Mexican-American Crisis of January-March 1915
1915年初的美墨危機
作者/Author
柯禮孟 Kendrick A. Clements
頁碼/Pagination
pp. 53-75
摘要
1915年初,美國總統威爾遜曾慎重考慮過出兵墨西哥,因為美國與墨西哥革命領袖卡傭薩 (Venustiano Carranza) 發生了衝突。雖然威爾遜在一月裡宣佈,他深信墨西哥人必須自由的,在亳無外力干預下解決其國內問題,但是,由於得勝的革命軍在墨西哥城搶劫,使城中26,000名外國人的生命受到威脅,威爾遜乃被迫準備採取干預行動。同時,卡蘭薩宣佈封鎖猶加敦各海港,截斷了美商獲得西沙爾麻之來源。西沙爾麻是製造繩索的原料;這種麻繩則是在穀物收穫時捆束之用。一方面由於墨西哥城外國人之親戚朋友以及代表他們的外國政府都要求美國出兵保護,另一方面美國農人和麻繩製造商也要求解除封鎖,威爾遜勢必在他堅持不干預的理想與保護美國利益之現實間有所抉擇。威爾遜很可以輕易屈服於干預主義者之壓力,但他沒有那麼做。他於3月間向卡蘭薩送兩次最後通牒,但未真正採取軍事行動。他把兩個問題分開,因此也就容易處理得多。結果是威爾遜在不干預墨西哥革命的原則下,盡可能減少美國內外干預主義的壓力。如果卡蘭薩拒絕了最後通牒,威爾遜的努力可能遭到慘敗。幸而,墨西哥領袖溫和的回覆,兩方都做了一些限制的讓步。
當時和後來的學者常批評威爾遜之不實際,但在這次墨西哥事件中,威爾遜表現出理想主義能夠與國家利益的現實考慮相結合。
Abstract
--
關鍵字/Key Word
--
DOI
--
學門分類/Subject
史學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