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89.06
所屬卷期/Vol. & No. 第19卷第2期 Vol. 19, No. 2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89.06
所屬卷期/Vol. & No. 第19卷第2期 Vol. 19, No. 2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篇名/Title
“The Custom-House” as Hawthorne’s Dramatization of His Dilemma
〈海關〉——霍桑兩難的戲劇化
作者/Author
呂秀玲 Hsiou-ling Lyu
頁碼/Pagination
pp. 101-116
摘要
本文試圖從市場觀點出發來解說霍桑寫作《紅字》之序〈海關〉的動機和目的。《紅字》寫作之時,霍桑正陷於一兩難之情況中:秉性上他希望做個為少數同好而創作的紳士作家,然而實際需要上他必須成為暴露在讀者面前的職業作家。為達到促銷作品但是又不必全然暴露的目的,他在〈海關〉中採取一種半啟半掩的策略。此外,由於其家族之清敎徒背景,他也怯於以寫作純文學為職志。然而透過他對三個海關官員的觀察,他開始領悟到生活的秘密在對於自己所熱愛的事專心一致,全力以赴。而他的徹底覺悟則是以純虛構方式表現出。他假托在海關樓上發現了前人遺稿,其中女主角的故事給他很大的啟示。他宣稱《紅字》即是由遺稿改編而成。這也是促銷手法之一,極類似當時讀者所喜愛的歌德式小說慣用的技倆。有了覺悟後他意識到海關生活對他想像力的傷害。總的來說,〈海關〉是他的兩難與覺悟過程之戲劇化,其目的一方面是自省,另一方面則在促銷《紅字》。
Abstract
--
關鍵字/Key Word
--
DOI
--
學門分類/Subject
文學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