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使用口语来分享想法。
通过观察,能够尝试说明原因。
能够通过建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播放有声绘本故事《月亮的味道》
提问: 故事里的小动物是如何尝到月亮的味道的?
重新播放故事,鼓励孩子观察动物是如何稳稳地站在同伴的背上的?
展示准备好的材料,鼓励孩子尝试用自己的想法把材料叠高却不倒下来。
提问:为何动物叠那么高却不会倒下来呢?
成人重新播放故事,让画面暂停在全部动物一起叠高的画面,如右边的图片。
成人引导孩子了解:
它们除了从大到小,站在有着坚硬的壳的乌龟身上,而且还是头尾交错的往上叠,这样才会更加的稳固。
延伸一:
鼓励孩子通过故事把这种叠高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建构活动中。
延伸二:
或者,通过故事猜测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并分享自己喜欢的味道是什么?在家里,与家人合作,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味道的食物。
准备不同大小的、可用来叠高的材料,如:盘子、汤匙、纸芯卷、鸡蛋盒、纸杯、瓶罐等。
有声绘本《月亮的味道》
感受音乐节拍的快慢
学会找节奏拍打物品
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盘子4个
任意可放进碟子的物品,如:乐高、小球、瓶盖等。
寻找家里可敲击的,并可供孩子安全使用的物品进行音乐游戏。鼓励孩子自由发挥,以自己的方式伴随着音乐打节拍。
也可以通过与家人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律动游戏。
播放音乐视频《布谷鸟》 。
先用拍手的方式跟着节奏打节拍,以熟悉音乐的旋律
展示所准备的材料,根据视频里的摆放方式,把材料放进盘子里。
播放音乐,跟随着视频打节拍(红球拍手,绿球拍打桌面),如:
5. 提问: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其它部位拍打节奏呢?(耸肩、点头、踏步等)
6. 家人可以轮流陪孩子进行律动游戏。
观察物体的排列规律,感知不同的排序方法
能够通过艺术来表达想法
白纸
绘画材料
准备可用来排列的物品,如:玩偶、书本、纸巾盒等
有排列规律的水果卡片(参考以下图片)
有排列规律的图形卡片(参考以下图片)
展示具有排列规律的水果卡片和图形卡片。
鼓励孩子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拿出白纸和绘画颜料,让孩子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在纸上呈现出来。
引导孩子探索新的排列规律,鼓励孩子用语言讲述想法 。
用准备好的可用来排列的物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排序。
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艺术创作,并把排序融入到作品中。(家长可协助孩子拍照记录)
鼓励孩子在家中寻找有规律排序的事物。
引导孩子在收玩具时,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玩具。
了解一天中主要的作息时间。
能使用复杂的数学语言来讨论关于时间的先后顺序,如:午餐后,睡觉前等。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时钟
日常生活图片,如:吃法、睡觉、玩玩具等
牙刷
毛巾
餐具
向孩子展示时钟
角色扮演:
成人扮演小熊拨时钟,拨到特定时间搭配相应的动作加以表演。如:早晨6点半,要表演早上起床的样子,做刷牙洗脸的动作;中午12点做吃饭的表演;晚上10点洗漱上床睡觉的动作。
成人扮演小猪再次拨动时钟,要搭配不适当的活动情景。如:9点还不起床、不洗脸、的坏习惯。
提问:我们应该向谁学习呢?
出示日常生活图片和其他准备好的物品,与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
根据制定的作息时间表,家长起监督作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巩固时间词汇:早上、傍晚
通过听《早起的一天》故事,了解小珍珠的作息时间;并将它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的作息时间,与家人分享。
能够流畅和灵活地进行多种复合型运动,(例如:跑和跳/飞跃;走和跳)。
能迅速地踩在圆点卡片 上,提高听动转换能力和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体验与家人合作踩点的乐趣,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在空旷的活动空间里的地毯上随机摆放圆点卡片3张。
节奏鲜明的音乐一首
孩子与家人一起在3张圆点卡片的外围站好,准备游戏。
音乐响起,孩子与家人一起随着音乐一起围着圆点走或小跑。
当音乐停止时,快速找到一个圆点卡片并站在上面。
随着游戏的继续进行,卡片的数量逐渐减少。没有站到卡片的人需停止游戏,直至剩下一张卡片。
引导孩子想办法,如何让多人同时站在一张圆点卡片上,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