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計畫名稱:高效率LCD-TV電源供應器之專題研究與製作

背景及現況

電源供應器是所有電子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件,並且在系統的可靠度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到目前為止,電源供應器並不會自己供電或產生電力,而是把輸入電源轉換成系統所需要的各種不同輸出電壓。切換式電源供應器 (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簡稱SMPS) 為荷蘭科學家(Neti R.M. Rao) 於1970 年發明。早期傳統以線性調整器為主軸的電源系統,雖然具有較小的漣波(ripple),較高的可靠( Reliability),以及沒有惱人的電磁干擾 (EMI) 之產生。然而此種電路之體積大且效率低是其最大之致命傷,其中影響體積大小的主要因素為輸入端之變壓器與濾波電容器,而功率損耗的主要元件為輸入變壓器與線性能量調節用的電晶體。而其最大之優點為近乎無雜訊,因此目前的主要用途在於對雜訊要求甚為嚴格的電子的系統產品中。至於目前所發展的SMPS,則具有以下許多的優點:(1)體積小,(2)重量輕,(3)效率高,(4)有較大的電壓輸入範圍。

目前在日趨複雜的電子、電腦系統裝置中,SMPS則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除了應用在電腦的電源裝置上,亦可應用於監視器,數值工具機,儀器、音響、通信與飛彈系統等方面。而最近幾年來,由於功率半導體,控制電路與被動元件的快速的研究發展,使的SMPS目前正大量生產,不僅在可靠度上大大提高,而且價格上也漸漸下降。雖然目前交換式電源供應器有前面所述的各種優點,不過卻有以下一些缺點:(1)會有較大的漣波與雜訊,(2)會有電磁干擾 (EMI) 產生,(3)會有散熱問題。這是因為電源供應器都是操作在高頻中 (20KHz~200KHz),而且電路是以導通 (ON)與關閉 (OFF) 週期性方式工作,如此會使得目前轉換器的結構,在輸入或輸出端產生大的脈動電流 (Pulsating Current)。而此脈動電流乃是漣波與雜訊,以及電磁干擾的主要來源;所以,在輸入端上與輸出端上會產生與交換頻率相同頻率漣波電流所感應的電壓與雜訊。

為了解決開關高頻切換所帶來的損失,關於開關柔性切換的技術也就應運而生。此方法之功能和切換式電源供應器之功能一樣,差別在於其調節能量用之 BJT 或 MOSFET 在零電壓或零電流下切換且轉換波形為弦形波,故減少 BJT 或 MOSFET 切換時的功率消耗以及雜訊干擾。諧振式電源供應器之設計技術較複雜且困難,在應用產品的量產設計上尚不被廣泛使用。線性式電源供應器、切換式電源供應器與諧振式電源供應器等三類型電源供應器的特性比較則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