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佰戶人物專訪-俊德


每當社區活動臨時需要支援時,俊德總是像救火隊一樣,帶著萬全的工具與從容的姿態,出現在社區需要的地方。他是俊德,曾經在大學時期被叫做「Roco」,或是「阿德」,有時候因為太萬能,也會被譽為「社區小叮噹」。不過他說,到了伍佰戶,大家還是習慣叫他俊德,有種又做回自己的感覺。


為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 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當初還在新竹工作時,因為太太在東華大學念研究所,才開始有了契機認識這裡。原先只是想找個可以煮飯的地方,但是孩子出生之後,意識到能陪伴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希望在孩子還願意待在身邊的時候,能花更多時間好好的陪伴他們成長。做為一個爸爸,俊德開始思考,怎麼樣讓孩子有更舒適的生活環境?甚至是在社區內就能夠有足夠的資源讓孩子學習?搬進伍佰戶社區後,他發現同樣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居民不少,並看見住戶發起許多共好行動,例如五百戶共購團、好生活同樂會等,也讓曾經喜愛辦活動,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俊德,開始踏入參與社區事務的行列。


曾共同發起社區街頭遊戲 看見社區的向心力

「我在這裡學到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那麼有組織的工作。」過去主要從事服務業,做過電視購物、遊樂區工作,以及開租書店長達十二年,習慣以效率完成工作的他,今年與住戶一起舉辦社區活動時,卻意外發現順著大家的特質,以及相信大家願意的心,事情自然會完成。他觀察到,大家都是為了孩子,為了讓社區環境更好,所以自發性的去做事,例如需要收錢、整隊、清潔打掃等工作,身為活動總召的俊德,工作前沒有做太細部的任務指派,夥伴就會自己主動去做,只需要有大方向,大家自然有默契的分工合作,讓今年的社區環境彩繪、街頭遊戲、玩水等活動順利進行。這跟他過去在公司的工作方式很不一樣,也讓他在每一次的參與中,看見社區自發性的能量,並期待大家能一起出來做更多事情。


採訪|李珊、恰恰 

攝影|恰恰

2019.12.25原刊於東華新世紀FB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