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大雨後,屋內靠落地窗的牆開始下小雨,請教大家有什麼建議呢?
A:1.應該是外牆滲進來的,外牆要做防水。2.可能是窗框跟牆接合做得不密,可以考慮做遮雨棚來改善,或者砍掉窗框重練。3.如果樓上是戶外陽台,有可能是大雨樓上陽台積水久久未退,樓板的毛細現象造成樓下牆面滲水。這就要去樓上陽台排水,然後自己用力除濕。
Q1:我想在自家頂樓裝設太陽能板,有其他住戶做過嗎?可以這樣做嗎?
Q2:社區公共空間可以裝設太陽能板嗎?
A:
過去管委會曾洽詢太陽能公司,進行整體性評估,但實務上遇到一些限制與困難,簡要整理如下供參考:
🔹 住戶個別設置狀況:
社區內大面積屋頂傾斜角度過大、不利固定結構
小面積的屋頂則因面積小或日照條件不足,經評估後不具經濟效益
📌 但近年小型太陽能設備選項更多,若頂樓露台有可用空間,仍可考慮家戶型設備。建議先與專業廠商接洽評估可行性。
🔹 社區公共空間(如活動中心)裝設情形:
過去管委會曾考慮於社區活動中心屋頂設置太陽能板,以貼補如污水處理等高電費支出,但因以下因素,最終未執行:
土地所有權屬縣政府,雖由管委會負責設施維護,但太陽能收益依法應回歸縣府(社區自用不符公益原則)
租賃年限問題:太陽能業者多要求20年合約,而依規定公有土地超過10年租用須鄉公所、代表會同意並報行政院核准,申請程序繁複,難以配合。
技術與維護風險:裝設過程涉及打釘等施工,恐破壞屋頂結構導致日後漏水,責任歸屬與後續維修成本不易釐清。
綜合考量後,管委會當時評估可行性不高,因此未進一步推動。
🔎 建議:
如您對太陽能設備仍有興趣,無論是個別安裝或希望重新申請公共空間使用,歡迎:
向管委會表達意見或提案
提供太陽能業者資源或補助方案資料(如環保署、能源局計畫)
鼓勵有技術經驗的住戶共同協助評估或申請
社區樂見大家一起為節能環保提出具體行動與建議!
110年花蓮縣政府回函
申請建置太陽能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