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面油畫 / Oil on canvas
151 × 249 cm — 1661
阿姆斯特丹博物館, 阿姆斯特丹,荷蘭 / Amsterdam Museum, Amsterdam
____
【列王紀下 5:17-19】
乃縵說:“你若是不肯收取,就請你賜你僕人兩頭驢子可以駝的泥土,因為你的僕人不再獻燔祭或別的祭給別的神,只獻給耶和華。但有一件事,求耶和華赦免你的僕人;我的主人到臨門廟那裡叩拜的時候,他總是靠在我的手臂上,因此,我也曾在臨門廟叩拜。我在臨門廟叩拜這事,求耶和華赦免你的僕人。”以利沙說:“你平平安安回去吧。”於是乃縵離開他去了,走了一段路程。
這副畫作的故事出現在聖經舊約列王記下第五章,包含了神透過以利沙施行兩個帶有強烈對比的神蹟。
乃縵是當時亞蘭王的軍長,深受亞蘭王的賞識,是個位高權重的將軍,卻被痲瘋病痛所擾。乃縵後來聽從家裡一位自以色列擄來的婢女的建議,帶著金子、銀子和衣服,去見撒瑪利亞的先知以利沙。以利沙沒有親自出來接見這位身份地位尊貴的將軍,而是差派一位使者去見乃縵。使者告訴乃縵:你去在約旦河中沐浴七次,你的身體就會復原,得著潔凈。
乃縵卻生氣走了,因為他以為以利沙會親自出來接見他,求告耶和華,向患處搖手潔凈痲瘋病。乃縵再次聽從他的僕人對他說的話:“我父啊,先知如果吩咐你作一件大事,你不是照著行嗎?何況他只是說:你去沐浴就得潔凈呢?”因此乃縵謙卑自己,聽從神人的旨意,在約旦河裡浸了七趟,得了潔凈,他的肌肉就復原,像個新造的人。
親身體驗神蹟,得到神的憐憫,乃縵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全地都沒有神。他帶著禮物回到以利沙那裡,再三請求以利沙收下禮物,但以利沙拒絕了。乃縵請以利沙賜給他以色列的泥土,讓他回到亞蘭國時,可以單單地為耶和華獻祭,也請求耶和華在他不得已必須陪伴亞蘭王進寺廟時可以赦免他的罪。
畫中的最右側,有個靠著門牆、用手托腮,看著以利沙和乃縵說話的人,他是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基哈西在乃縵離開時,沒有經過以利沙的同意,就自行追上乃縵,向乃縵求取金錢與衣服。以利沙得知後,對著基哈西說:乃縵的痲瘋要附在你的身上和你後裔的身上,直到永遠。
乃縵和基哈西,一個是外邦有權勢的人,一個是跟隨以色列神人的人;一個是願意改變自己順服上帝的人,一個是跟隨世俗悖逆上帝旨意的人;一個得到神的憐憫,一個獲得神的懲罰。上帝的愛、憐憫和懲處,不分種族、不分地域,只要信靠耶和華,順服神的旨意,無論何時何地,神與我們同在,就如同乃縵一樣。讓我們向乃縵學習,願意謙卑自己,跟隨上帝成為『新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