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 / Oil on canvas
119 × 176 cm — 1620
羅浮宮博物館 / Musée du Louvre, Paris
____
【約翰福音 9:1-3】
耶穌走路的時候,看見一個生下來就瞎眼的人。他的門徒問他:「拉比,這人生下來就瞎眼,是誰犯了罪?是他呢?還是他的父母呢?」耶穌回答:「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犯了罪,而是要在他身上彰顯神的作為。」
在約翰福音第九章描述到,耶穌走路的時候,看見一個生來就瞎眼的人,他的門徒問他:「拉比,這人生下來就瞎眼,是誰犯了罪?是他呢?還是他的父母呢?」(約9:1-2)這個門徒問出了大家都想知道的事,人生下來,本來就帶有罪性,但是這位瞎子是天生就失明,小嬰兒跟大人比起來是最無辜的,也還沒能力犯罪,難道是在母親的肚子已犯了罪?不然,為什麼這瞎子會一出生就看不到呢?而且在兩千年前,工作不像現在更多元化,人若失明,就幾乎得在路邊乞討來維持生計,可以直接預料他的人生會一直都很辛苦。 既然解釋不了是嬰兒犯的罪,有些人或宗教便會解釋是他的父母的罪過,以至於他的孩子受苦。這和以往迷信的觀念相同,把人的不幸直接歸類於特定的罪惡,如此簡單及蠻橫的解釋,也許回答某些人的疑問,卻二次傷害了正在經歷這些患難及陪伴他們的父母。
耶穌回答:「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犯了罪,而是要在他身上彰顯神的作為。」(約9:3)耶穌的回答與常見的理由都不同,給了一個最正確及溫暖的答案。前面提到有人認為人的苦難是因為他犯罪或他的父母犯罪,所以這人一生下來比遭受報應,這一世要償還自己或父母欠的債。耶穌的回答大大的安慰正在受苦的人及他的父母。是的,沒有任何人犯罪,也沒有任何人可以為誰定罪。是我們的神在這些人中有神的計畫、神的安排、及預備了神的恩典。就如那鴻書所說的:「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投靠他的人。」(鴻1:7),也如同彼得前書所說的:「但那全般恩典的神,就是那曾在基督耶穌裡召你們進入祂永遠的榮耀的,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加強你們,給你們立定基根。」(彼前5:10)
隨後耶穌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去洗。」他一去洗回頭就看見了(約9:6-7)。西羅亞的意思是奉差遣的意思,也反映出耶穌是奉神所差遣而來的彌賽亞。 耶穌不是用一般醫治的方式,而是口水和著泥土。 口水意味耶穌口所出的話進入泥土所造的人,經由聖靈在我們生命中塗抹及運行為我們靈裡帶來生命的平安及亮光。 其次,讓瞎子前往西羅亞的池子去洗,這其實是對瞎子的考驗。瞎子能夠看見也是因為兩個特點,一是他相信主的話,二是他順服主的話。他相信及順服耶穌是世上的光,他也因而從身處的黑暗中,終於看見了光明。正如耶穌告訴他的門徒的話:「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約9:5)「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裡。」(約12:46)耶穌不只醫治他的眼睛,讓他看到了光明,更使他屬靈的眼睛張開,認識耶穌是神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