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 / Oil on panel
102.1 × 127.6 cm — 1766
Speed Art Museum
____
【列王紀下 4:9-10】
婦人對丈夫說:「我看出那常從我們這裡經過的是聖潔的神人。我們可以為他在牆上蓋一間小樓,在其中安放床榻、桌子、椅子、燈臺,他來到我們這裡,就可以住在其間。」
在列王紀下第四章記載著在書念有一位富裕人家的婦人,每當以利沙經過書念時,那位婦人都會堅持留以利沙在她家吃飯,熱情款待,並與丈夫商討為以利沙蓋一間有牆的小樓,只為讓神人可以安心舒適的休息。這位善良的婦人,敏銳的洞察到以利沙是真正神的先知,以服事以利沙便是服事神為初衷,在生活的大小事照顧以利沙,周到而細膩,不圖回報的服事,就如希伯來書的教導,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來13:2)。
以利沙很感謝這位婦人,想要祝福她,便詢問她的需要,但婦人別無所求,只是單純的愛神,也很滿足自己的生活。這位婦人的表現就如保羅告訴我們的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6:6)。此時以利沙的僕人基哈希告訴他此婦人沒有兒子,於是以利沙再次傳喚婦人告訴她:「明年這時候。妳必抱著兒子。」在當時以色列的文化中,生兒育女是神賜下的美好的產物及福分,想必書念婦人也想成為一位母親帶著兒女忠誠事奉神。雖然沒有兒女,但書念婦人依舊感恩她所擁有,知足且不埋怨為神做事工,盡心盡力服事神的僕人以利沙。 之後,婦人果真懷孕,生了一個兒子。
孩子漸漸長大後,一日到他父親及收割人那,頭痛欲裂。父親命僕人抱給他的母親,孩子坐在母親的膝上,到了中午便過世。老年得子的不易,此時我們可以理解書念婦人的悲痛與無助。但書念婦人並不是呈現震驚與難過,更不是埋怨,而是將兒子平躺放在神人小樓床上,立即整裝上路啟程去找以利沙。因她深知這孩子是從神而來,只有賜給她兒子生命的神可以幫助及拯救她的兒子,一刻也不容遲緩儘速前往迦密山找神人。就如詩篇闡述的「我心渴想你的救恩,仰望你的應許」(詩:119:81)。
以利沙遠遠的看見他的朋友前來,就差遣他的僕人基哈希去迎接她。在以利沙與她問候時說道:「一切都好」,就低身抱住以利沙的腳,對以利沙傾吐自己的無助與痛苦,並下定決心絕不離開以利沙。以利沙派僕人基哈希快馬加鞭的趕到書念,並將以利沙的杖放在孩子臉上,但孩子並沒有甦醒。僕人告知剛好趕來的以利沙情況,以利沙便進入房間,看見躺在床上已死的孩子,並迫切的為孩子向耶和華禱告。以利沙上床伏在孩子身上,口對口,眼對眼,手對手,孩子的身體漸漸溫暖,接著孩子打了七個噴嚏,眼睛便睜開了。書念婦人在以利沙腳前俯伏在地上,隨後抱起兒子,此時她的哀傷轉為喜樂,又再次見證神的大能及孩子失而復得的可貴。就如詩篇所訴的「但我倚靠你的慈愛;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詩13:5),書念婦人非凡的信心得到神的垂憐與喜悅。「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之確據」(來11:1),「人非有信,就不能得到神的喜悅」(來11:6)。 書念婦人的智慧在於對神敬畏與信心,也讓她必蒙耶和華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