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 / Oil on canvas
108 × 84 cm— 1612
馬德里博物館 / Museum Museo del Prado
____
【約翰福音 1:40-42】
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於是領他去見耶穌。
使徒安德烈,加利利伯賽大人,為人忠厚老實。他是耶穌基督的第一個門徒,也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他的哥哥為門徒西門彼得。早年在成為門徒前,安德烈和他的哥哥西門彼得以補魚為生。安德烈原是施洗約翰的門徒,聽施洗約翰稱耶穌為彌賽亞時,引領他的哥哥西門彼得一同追隨耶穌,成為耶穌忠實的門徒(約1:35-41)。在這我們可以知道安德烈在認識耶穌前,已是約翰的門徒,追求著神,並渴望靈命生活,所以當他的老師約翰說耶穌是彌賽亞時,可以完全相信且毫不猶豫、興奮地告訴哥哥自己遇見了彌賽亞,並帶著哥哥到耶穌那去。
安德烈和哥哥西門彼得很可能和另一對漁夫兄弟雅各及約翰認識(路5:1-11),他的個性低調,不像他的哥哥蠻橫、支配力強;也不像約翰和雅各,性情暴躁、行事衝動。但他卻最愛把人帶到耶穌面前,引領人去認識主。由此可以瞭解安德烈個性平易近人、積極,喜歡把人帶到主的跟前,喜悅做人跟主的橋樑。 在聖經上記載安德烈的事蹟較少,但我們可以從下面3個章節去認識安德烈:
第一次:帶領哥哥西門彼得認識主(約1:35-41)
約翰福音第一章可以瞭解到,安德烈為約翰的門徒。在認識主之前,他也瞭解自己的哥哥有領導能力、作風強勢。但是,當他的老師約翰說耶穌是彌賽亞,並遇見耶穌時,安德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這上好的福分分享給他最愛的哥哥,讓他的哥哥也認識彌賽亞,帶著哥哥到耶穌那去。他完全不擔心有領袖魅力的彼得會不會影響安德烈在耶穌心目中的地位。在聖經中一開始遇見耶穌的門徒有兩個,但只有安德烈的名字留在聖經中,他的積極及無私,被神所紀念。
第二次:帶領獻五餅二魚的孩子到耶穌跟前(約6:1-15)
約翰福音第六章,耶穌渡過加利利海,有一大群人聽了耶穌的神蹟跟隨著耶穌,耶穌問腓利要去哪裡買東西可以餵飽這群人,耶穌只是要測試他,但腓力回答就算是兩百銀幣買的也不夠。腓力就像我們一般人一樣,看到眼前的有五千人,這麼多人,兩百的銀幣怎麼可能足夠讓那麼多人吃飽!但安德烈此時,把一個孩子帶到耶穌面前,告訴耶穌這孩子有五餅二魚可以分,但不夠分。 安德烈把問題帶到耶穌面前。世間上有很多事單靠我們自己的能力真的無法解決,但卻又本能的想要靠自己解決問題。安德烈帶給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不用獨自煩惱,直接交托給主,讓主來掌舵,那也是耶穌希望我們這麼做。」
第三次:帶領「希利尼人」到耶穌面前來(約12:20-22)
在約翰福音第12章說到,那時上來過節作禮拜的人當中,有一群人是希臘的希利尼人,他們找上加利利伯賽大人腓力。腓力為希臘名,有此推測腓力會說希臘語,所以希利尼人才找上腓力請求見耶穌,腓力去告訴安德烈,安德烈帶著他們去見耶穌。希利尼人是一群外邦人,應該是已經聽過了耶穌的種種事蹟,他們也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希望腓力可以引領他們來認識主。但腓力沒法決定,前去找安德烈商量,安德烈當然知道自己無法解決他們的問題,直接帶領希利尼人與耶穌見面,因為他知道能解決問題只有耶穌,他能做的便是把這些困難帶來耶穌的面前。
安德烈積極將人帶到耶穌跟前,成為介紹耶穌的媒介,更有堅定無比的信心,將所有問題帶到耶穌面前,相信在人不能,但主面前凡是都能,讓主來帶領。相傳安德烈在晚年時,繼續傳揚福音,最後到了羅馬的帕特拉被補,被釘上十字架,但他深感榮幸,因為他可以跟主一樣被釘在十字架,那是最大的恩賜,並在上十字架前跟圍觀的民眾極力宣傳耶穌的愛,便殉道了。到死前仍為主宣道,更令許多人因此信了主,安德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及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