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C 商業競賽 / 全國決賽第一名
這個商業競賽的內容主要是 ?(e.g., 解個案、提企劃案、資產配置... )你參加那屆的題目是 ?
針對企業訂定的題目,設計完整策略方案,解決企業問題。
我們是 justfont 組,題目是「為台灣創造更到的文字風景」
為什麼會選擇這個商業競賽參加 ?有什麼特色或影響力嗎 ?
全台灣規模數一數二大的商業競賽,當時就存著試試看的心態,並沒有太多的期望。
參賽者在比賽前需要具備怎樣的知識和經驗 ?對於大一大二較沒有經驗的學生來說,可以如何準備 ?
先備知識其實我覺得沒有太多要求,但如果有一些市場分析或是顧客分群,還有 storylining 的技能應該會相對上手。
組隊的時候需要考量哪些能力組成 ?隊員們需要有哪些領域的專長來互補嗎 ?
我覺得倒不是一定需要哪種隊員組成,很看企業訂定的題目所需,但最重要的是確認大家真的都是想在這上面花心力的,到越後期越顯重要。
每週大約需要投入多少時間 ?( e.g., 個人查找資料、組員開會時間 )
初期每週大概5小時吧,可以想像開兩次會的時間。
中後期每週都至少10小時,就像在做一個專案。
比賽中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 ?有沒有遇到最印象深刻的事 ?
大家能夠貢獻在比賽中的時間不一致,勢必有人多做事有人少做事,多多溝通和體諒。
挫折有兩個:
1. OB 回來聽簡報被噹爆,整個故事線大修有點挫折。
2. 決賽前一天準備 QA 碰壁,需要不斷 align 團隊成員間對問題不同看法,因為先前常常東西分工較明確,其他人有看法但沒及時提出,就需要花很大力氣釐清。
參賽後的心得是什麼 ?有什麼具體的收穫呢 ?( e.g., 覺得哪些能力確實提升了 ?)
ATCC 是一個走到愈後面會看到愈多學到愈多的比賽。大一參加誤打誤撞拿到冠軍其實不甚踏實。但現在回頭看的確學到不少東西,這個學習不是什麼硬實力讓自己能力顯著提升;而是知道自己當時用較沒有效率和架構的方式在解決問題,繞了條遠路,但帶著這些經驗在之後學習時,就更能夠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可以進步。
有什麼建議想提供給未來的參賽者呢 ?
商業競賽是沒有實習經驗或是專案經驗的一個很不錯的開始。盡量挑自己喜歡的題目做,想清楚參賽的動機和預期收穫,才能讓自己更加投入在競賽中;最忌諱跟風參加商業競賽,自己卻不知道想要得到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