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L’OREAL BRANDSTORM 台灣區全國決賽 ( 前七名 )
這個商業競賽的內容主要是 ?(e.g., 解個案、提企劃案、資產配置... )你參加那屆的題目是 ?
提企劃案,那年的題目是用entertainment的方式promote萊雅之類的。有幾大主題供選擇(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為什麼會選擇這個商業競賽參加 ?有什麼特色或影響力嗎 ?
朋友邀請,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去了
這是行銷比較有名的競賽,而且口碑相較其他商競較優
不用會寫程式
參賽者在比賽前需要具備怎樣的知識和經驗 ?對於大一大二較沒有經驗的學生來說,可以如何準備 ?
蒐集資訊的能力,企劃需要很多正確數據支持。
人脈要廣,有些事可能需要找業界或有經歷的人幫忙
視野要大(這就….理所當然要的吧!)平常就有在累積美妝保養相關「商業」知識的人會相對比較輕鬆。
關注時事並能結合時事讓自己的主題脫穎而出。
組隊的時候需要考量哪些能力組成 ?隊員們需要有哪些領域的專長來互補嗎 ?
這個競賽不太需要會寫程式的人(但如果你們的主題跟程式有關 當然要!)
需要
有領導能力的人
會做吸引人的簡報(美感重要!)
會做預算、成效評估(有項比分來自feasibility)
有創新能力的人,這個競賽初賽非常看創新程度,最好創意是市場上沒有出現過的那種
(最重要)找好相處的人,不太會吵架那種,因為你們會經歷很多機車的事,但只要你們能齊心協力就贏一半了。(比賽時我一直慶幸隊友的好脾氣)不要找很自我中心的
每週大約需要投入多少時間 ?( e.g., 個人查找資料、組員開會時間 )
Loading很看人,我們前幾週開會時間可能兩週只開半小時。但截止那週花十幾個小時吧⋯⋯
比賽中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 ?有沒有遇到最印象深刻的事 ?
創意發想在實踐時受到侷限,因為行業內資訊很機密,網路上找不太到,就會一直陷入自我懷疑這到底可不可行。簡單來說就是沒有數據支持的話很難有底氣堅持自己的提案,但還是要不停去找去問。
參賽後的心得是什麼 ?有什麼具體的收穫呢 ?( e.g., 覺得哪些能力確實提升了 ?)
得到很多很多關於這間公司甚至整個美妝產業的知識
訓練英文口說報告的能力,全程報告及QA都是以英文進行
拓展視野,能知道以公司方的角度(評審們)在商業上會主要考量哪些面。以後就知道萊雅這類公司大多注重的是什麼。
有什麼建議想提供給未來的參賽者呢 ?
不要想太多,就報吧!不用推託說很忙,不參加你也會把時間浪費在其他地方上,時間硬擠是擠得出來的。去見見世面算是有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