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H Asset Management Group (富厚投資) / 私募基金實習生
Hive Ventures (蜂行資本) / 投資分析實習生
學長目前在IIH Asset Management Group (富厚投資)擔任私募基金的實習生,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富厚投資呢?為什麼會想擔任私募基金的實習生呢?這個實習將持續到甚麼時候?
我先稍微簡介一下這個產業:在資本市場分成買方(Buy Side)跟賣方(Sell Side),賣方的金字塔頂端是投行,會幫助企業上市、併購等等,還有像是投顧也是屬於賣方;買方的話有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通常是公司規模不大,投資標的是已經較成熟的公司;買方還有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投資標的則大多是新創公司,兩者都是手上有錢去投資一級市場,也就是股權投資。當初會想選一級市場的原因是對二級市場的股票較沒興趣,買股票沒辦法接觸到經營層面,但一級市場因為是買股權可以接觸到,可以聽股東會,進董事會,同時接觸投資跟營運兩個層面。這個實習為期六個月。
同時間,學長也在Hive Ventures (蜂行資本)擔任投資分析實習生,當初為什麼會選擇蜂行資本呢?為什麼會是這個實習職位呢?
上面有提到買方市場分成PE和VC,這兩個都是我想嘗試的,標的不同公司運作的模式也會不同,藉此摸清楚整個買方市場是如何運作。
學長過去的實習經驗幾乎都是在創投公司,為什麼會想要待在這個產業呢?有什麼吸引你的地方嗎?
我最一開始是在新創做行銷實習,在集思也做行銷。做完行銷又有到另一個新創做Sales Management,比行銷更有趣,更多數字的東西,發現自己對新創蠻有興趣。後來想要接觸財務試試看,畢竟身為財金系的學生,相對行銷或業務,自己在數字方面比較有優勢,也可以從數字裡面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當時剛好看到蜂行,又有關新創又有關投資,就決定是他了。進去後發現VC比新創本身更適合自己,這個行業跟自己競爭的人也比較少,強化自己優勢。像上述所提到,能綜合營運和投資兩方面。
學長是從幾年級開始找實習的呢?開始找實習的動機是什麼呢?
大二上找到第一個實習的,因為系上找實習風氣盛行,覺得不能落後大家。我自己沒有後悔這麼早開始找;不過如果很確定自己未來要走什麼路,其實不一定要這麼早開始找,除非是要探索自己興趣。
透過什麼管道找職缺及瞭解工作內容?
工作與實習(臉書社團),Yourator、CakeResume、104,前兩者回覆率較高,有給電郵就直接寄email 回覆率最高。工作內容就是上網找,盡量用英文去搜尋職場的東西能得到更多資訊。
創投公司會特別注重履歷中的什麼經歷嗎? 有比較看重什麼人格特質嗎?
首先,就我所經歷的的創投私募是小公司,在釋出實習職缺時,沒有固定選人標準和開缺時間。而對一級市場的創投公司來說,同學如果有涉獵新創,有投資經驗的話為佳,而二級市場投資的經驗則幫助有限。
*風險投資
相較私募基金更偏向營運方面,但營運面相關的資訊在學校學不太到,擁有數據分析的能力加分,有一級市場經驗為佳。
*私募基金
相較風險投資更偏向金融業,所以履歷是有跡可循的,有股票分析的經驗、實習加分。
*萬用的實習經驗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投行、管顧。
*總結
同產業經驗最加分,可以去 linkedin 多看待過這個公司的學長姐的履歷,再對照自己的去思索。
會建議學弟妹怎麼充實自己的履歷?有沒有什麼撰寫履歷的小撇步可以分享?成績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實習經驗的話就參加比賽努力得名,或者是參與有用的社團活動。要去思考的是,在同一層人(例如都是管顧社成員)裡面你的優勢是甚麼,而讓優勢最大化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模擬他人的成功途徑,或讓自己走出一條完全獨特的路。在學生時代找到對你有價值的事情就盡量去做吧,先做再說!
關於成績的重要性,成績好是吃香的,大公司、管顧、本土的公司會比較在意成績;成績還好也行,但要有合理的、能用的理由(完整故事)。
可以透露這幾間創投面試的一些細節嗎?面試中有什麼小撇步可以分享嗎?
面試時主要是問你這個人,並且會深入地問,私募基金的面試有問技術層面專業的東西,但專業題像加分題,而不是必會題。而每個面試基本一定會問的題目是,為甚麼是這個產業、公司、你?
對我來說,真的想去的公司才去面試,如此一來每個面試就變得很重要,會很專注的準備,準備面試需要很多時間,在準備時可以針對工作的內容,並在面試當下,自己綜合以上論述-哪幾件事有符合到這個工作所需要的特質、能力等等。
面試中小撇步的話,好的肢體動作可以帶給人好的印象,例如在放鬆跟專注時的坐姿差別;適時地看面試主管的眼睛,讓他知道你很專注在這場面試;回答時不用很連貫一直講,有些題目可以想一下再回答;面試前提早十分鐘是基本常識,男生穿白襯衫黑褲萬用;回答技巧的舉例:這件事我覺得可以分幾個點來講(邊講邊想)
面試時問主管問題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真的很想進這個公司的話,其實就一定會有問題問,面試雙方都在互選人,如果你積極地詢問問題,也能讓人感受到你真的很想進這個公司的熱忱,總結就是熱情積極、有求知慾加分!另外一個想法是也可趁此機會跟專業相關人士聊天,例如問實習mentor制。
面試前有什麼是可以提早準備的?
準備方法是把履歷印出來,回想自己在每個經驗中做了甚麼,不要用流水帳的方法說,而是能講出重點。
如果重來一次,認為自己還有哪些能力或經驗會想要提早準備?
在準備面試部分,我第一次沒被錄取的經驗是,當初面試者有問了case的問題,但那時候是大二上還不會,所以沒有準備到,另外就是「問問題的能力」一開始不夠,但真的很重要。
在實習中,夠不夠熟練office技能,例如資料剖析、樞紐分析等工具都能大幅提升效率,可自學用商務軟體,例如快速寄emai的軟體。我在Hive Ventures實習時,有一次要幫影片上字幕,也是依靠上網查自學,而不是直接苦力去用甚至是放棄,讓事情能夠被好好解決。
可以分享一下Hive跟IIH的企業文化跟工作氛圍分別是怎麼樣嗎?
Hive:很像新創的感覺、公司人很少、工作氛圍輕鬆、責任制、有很多會議、蠻矽谷風格的。
IIH:要穿正裝、上班氛圍也算輕鬆、工時較固定、比較像金融業。
那這樣的工作氛圍跟你當初想像的有落差嗎?是符合期待的嗎?
Hive:蠻符合期待的。
IIH:當初沒想到上班要這麼正式,不過氣氛比想像中好。
擔任IIH的私募基金實習生平常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我們主要是投生技類的,工作內容的話會研究公司財報、觀察營收變化、市場分析、預測需求、要做月報季報這些。
Hive的投資分析實習生的工作內容有哪些呢?
自己負責一個投資案,要自己設計如何分析一間公司,不懂就多問,自己找資源解決(例如教授、相關科系同學)。
在IIH跟Hive實習下來的takaways有哪些呢?
事情要用有效率的方法做,尤其是一些不難但很繁雜的事情,就多試試不同方法吧。硬實力簡單來說就是習得投資分析的能力以及如何評估公司價值。
這兩個職位需要有哪些先備的能力基礎嗎?學校所學足夠應付嗎?
先備能力老實說我覺得初級會計學就足夠了。
實習中有什麼需要注意的職場禮儀 (跟上司或同事)?
要讓主管知道現在進度在哪,讓資訊透明。如果是課間實習的話,建議不要給課表,因為他們會希望你課外時間都去那裏工作,但要自己斟酌一下,平衡好生活。
從學生角色轉換到職場,心態上有什麼轉變或經歷什麼調適嗎?
心態上的轉變,在工作時不能只是做完而已,要做好並且對它負責到底,也就是對事情要有ownership。持續的得到回饋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要不斷地產出東西,然後一直修,形成一個feedback loop。
那職場上有沒有什麼能力是可以先學的?
待人接物,訓練跟工作夥伴有良好互動,職場上會有不少協作、指派的工作,要知道知道怎麼分工最有效率。
會比較推薦在寒暑假實習,還是學期中找?有比較建議找為期多久的嗎?
推薦寒暑假實習,學期中的會比較累。建議一個實習不要做超過6個月,因為大學就四年而已,這樣能用實習去了解的職位就會很少。
學長目前有不只一份的實習,同時也有大三學生此身分,課業與實習之間的時間分配上,是如何規劃的呢?
保持課表的彈性,時間要切好,把實習和課業結合能用的一起用能節省時間。
學長是透過什麼管道認識不同產業,進而找到自己感興趣想投入的產業的?
大部分是自己有興趣就會主動在網路查相關資訊,有些人會直接找學長姐coffee chat,也可以直接問在那個產業實習的同學,或是面試時問面試官更深入的問題也是一個很棒的管道。
有沒有找實習被公司拒絕的經驗?怎麼調適?
其實自己不太有什麼情緒起伏,公司面試你、你也在面試公司,說不定公司是在幫助你不要走錯路。
學生該如何找到第一份實習的呢?
社團接觸是一個不錯的方法(e.g.先加入管顧社再投管顧實習)
給學弟妹的一句話
*管院
不要侷限自己的可能,多去不同系修課,見識不同思維,多參加社團活動
*財金系
將同儕壓力轉換為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