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 / Intern
DBS (星展銀行) / Strategy Planning Intern
beBit / Consulting Intern
Deloitte / Consulting Intern
學姊是從哪個學期/階段開始找實習的呢?為甚麼會想找實習?
大二下開始找,慢慢開始規劃,大三下是關鍵時刻,因為大三的實習如果表現佳會給return offer,這樣的話大四找工作就不用太緊張,所以前面要有一些紀錄,之後面試才有東西才可以講或者才能比較確定之後的方向。
大二下要找到實習其實蠻困難的,主要是靠學長姐人脈或經驗,像是我當初會拿到deloite的實習就是因為在一個活動內表現很好,後來就被問說要不要去做intern,第一份實習建議詢問在那個公司的學長姐有沒有空缺。
學姊是透過什麼管道找職缺及瞭解工作內容
台大實習版(台大版最佳、但最近好像台大版已經無法加入)、政大實習版、104 轉發 、CARDO 、學長姐(有認識佳,不認識也沒關係,通常學長姐都很樂意解答)、有時也可以透過工作內容上個在此職位的人發出的徵才訊息,或是透過lindkedin的資訊。
學姊有特別偏好課間實習或者寒暑假實習嗎?
寒暑假比較好 一邊上班一邊上課時間分配很重要,大學還是需要多跟朋友相處,因此建議實習以暑假為主。
呈上,若在學期中實習,如何妥善分配課業間的比重?
我傾向實習做兩到三天,學分的分配大約12到15左右的學分,但還是兩天實習比較好。
學姊是如何準備履歷和面試的呢?
網路找,模板差不多,例如:美國career中心提供的模板、履歷STAR法則。面針對徵才訊息上所寫的job description ,在履歷描述成他想要的樣子(針對特定的能力或個性做描述),換句話說,不能直接抄,盡量寫到公司想尋找人才的關鍵字。
如何豐富履歷:參加活動,有經驗,透過活動發現自己擅長什麼,觀察別人與別人的不同,找到自己擅長的地方。可以列點、寫出為什麽想參加,同時寫出如果幸運能夠參與此課程或活動能夠帶給這個課程或是團體什麼幫助,雙相獲利,達到雙贏局面,如此一來被選上的可能性才會提高。
學姊選擇這些實習的原因?
目前還沒有確定要不要走管顧業,還在嘗試的階段,建議大學四年要不斷嘗試。一開始有參加過會計師事務所的活動,之後發現自己不喜歡會計,之後也有修過國企的行銷,但發現不是最有熱情,後來參加管顧社跟商業競賽,參加後發現自己很喜歡解決問題的過程,最後也拿到前九強,但也不一定要實習,透過各種活動或課堂或是跟那個行業的人聊聊都是很好的方式。
實習下來的takaways有哪些呢?
軟:如何跟客戶溝通,跟團隊合作,讓主管快速了解我要表達的東西,讓我在職場上被看見,有實習的話,可以縮短之後要適應的時間
硬:管顧業用的方法論,要分析客戶的問題就需要質化跟量化分析,量化分析時我要知道需要處理甚麼問題以及需要跟客戶要甚麼樣的資料,質化分析時就要做一些訪談或問卷調查
如何將所學運用在職場中?
很多實務操作都是進職場才會學,很需要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經驗快速走上軌道。
實習中如何與上司及同事相處、學習已建立良好的人脈關係呢?
在學校間,朋友之間沒有利害關係,但一到職場有很多階級,常常擔心自己的言行舉止被認為不禮貌,適時拿捏分寸。因此,最重要還是有禮貌,和正職變熟再變成朋友,才能以較輕鬆的態度與同事間互動。
實習中需要注重的部分以及心態上的調適
工作:不要把自己當實習生,勇於發表想法,並和正職多互動,獲取經驗,水平溝通,不要覺得低一階,把自己當同一層級,負責任,幫團隊做出貢獻。
管顧業有哪些能力可以先學?
Excel是我們最常用的工具軟體,但其實沒有先學也不用擔心,最重要的是要有快速學習的能力。
如果透過活動發現自己對會計領域沒有強烈興趣,想請問現階段身為會計系學生如何在本系與未來職涯上分配時間?
會計系的課程大多為接受會計教授講課,較缺乏學生自主思辨的能力 ,相較於 國企管財金,許多課程有著重在思辨能力、溝通互動,反觀,會計系的學生在這部分缺少練習,可以透過多多參與其他系的選修課程增進自己的能力,同時試探自己職涯方向。
學姊在大學期間就完成如此多的事情,課程以及時間怎麼安排?
時間分配:大二之前就修完很多學分,申請研究所,基本顧好GPA,調配學分重,確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領域,也可以在暑期多多參加活動,例如:實習、營隊,對自己有用都可以不一定要跟隨其他人,而是找到對自己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