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放大 / 整合行銷實習生 / 2020.08-2020.12
Nielsen / 研究助理 / 2021.09-2021.12
請問你是從哪個學期/階段開始找實習的呢?為甚麼會想找實習 ?
大二暑假管材營結束之後,想說校內的活動告一段落,想要往外找找看實務的工作。
找職缺管道
透過求職平台丟履歷,雖然也會看社團或是其他平台(Yourator、CakeResume、實習透視鏡等等),但還是主要以104為主。
履歷準備
對於還沒有實習經驗的人來說,履歷內容主要可以放以下幾個東西:
大型校外經驗,可能是競賽或是相關活動例如:ATCC,可以證明自己實力的相關證明。
課堂專案,像是國企系有很多課會跟校外企業合作,可以將製作的專案報告放上去。
跟職缺相關性大的活動,有些校內的活動面試官可以不知道,可以依照不同的職缺內容去做調整。例如行銷的職缺就可以放一些行銷相關的系上活動,呈現自己的實作能力跟經驗。
面試準備
*簡短的自我介紹:可以安排兩到三個版本(30秒,一分鐘,三到五分鐘)
短的自我介紹:可以再最一開始列出三個關鍵字,分別用這三個關鍵字去介紹自己,可以讓面試官對自己有很快速的三個關鍵印象。
長版自我介紹:跟 coverletter 很相似,可以分成五個段落:自我介紹(用三個關鍵字呈現自己),挑三個經歷(和企業特質相關的去強調自己擁有企業想要的能力),動機(結合社會、或是個人經驗強化自己的動機)。
記得要清楚記得自己每個版本的自我介紹中的記憶點是什麼,在自我介紹中要埋想要的。個人經驗的部分每個經歷都要可以講出一個故事、分講出遇上的困難、達成了什麼樣的成就、以及這個經驗能夠呈現自己的那些特質。記得要面試完馬上紀錄檢討點,回顧自己每個經驗以及問題哪裡講的好或不好,進行修正。
*面試官最後問有沒有什麼問題應該如何回答比較好呢?
至少都要問一個問題,可以再次確認實習生的工作內容、詢問過去公司的案子(有可能會被面試官反問,所以最好先準備好一個自己的看法跟答案)、以展現自己對於這個實習的動機。也可以詢問面試官過去的經驗,顯示自己有備而來,也可以讓面試官對你印象深刻。
貝殼放大這間公司的工作氛圍?
大部分的員工念齡層分布不高,公司很自由自在、不會很制式,員工之間的感情也很好。公司也提供一些個人的小空間,再需要冷靜思考或是整理思緒的時候可以進去。儘管工作氛圍很輕鬆,工作壓力卻很大,因為每個人都很多案子跟工作要處理。
貝殼放大接洽過什麼案子令您印象深刻?
基於個人興趣而特別有印象的是有一間做前瞻火箭計畫的新創公司叫做 arrc,是平常不太會接觸到的公司類型。印象特別深刻的也有幾個像是鮮乳坊跟台灣吧,其他來集資的大部分是以家用裝置或是消費品為主的小型且貼近生活的新創企業。
該公司的正職工作與實習生的內容差距是什麼?
主要是工作份量的差距,內容大致上是一致的,正職通常會視品牌的直接窗口,一個月會接到15-20個標案、實習生的部分則是大約一個月5-8個標案。公司會願意給實習生做整年度的大型或是長期計畫,並不是只被上級主管分發或是指派工作,而是可以餐與發想的階段並且實際自己執行想法與發揮創意。
整合行銷與一般其他行銷實習生有什麼差別?
大多現在可以看見在徵實習生的多數是偏向社群經營、內容行銷等等比較在行銷後端接觸網路線上通道的工作,不過整合行銷除了線上的社群行銷之外會整合現下的部分,像是公車廣告、雜誌等等,含括的範圍比較廣泛,要思考的面想也相對比較多。
實習中覺得遇上最困難的問題? 或是有沒有碰上什麼很不了解的領域?
需要解讀一些數據,像是可能臉書發文的觸擊率、互動數量等等,必須要先去確認所有數據背後的意義。此外還要將所以可得的數據進行更詳細的分類,(例如貼文類型可以分成單圖、多圖、影片或是純文字等等),用不同的變數去做分析。完成分析整理數據之後要整理成文建檔,並且每個月向主管提出目前遇上的問題以及可以優化的方案等。
學長與設計部門有定期的 proposal,如何準備整理使用者的想法與意見、順暢清晰的呈現想法與點子?過程是否有遇上什麼跨部門的溝通問題?
如果單純只放圖片或數據會太過抽象,要將剪報的目標講清楚,包括必須完整呈現重點訊息、傳達概念,背景資訊的細節也需要標示或是說明清楚(像是管道、時間等等),可以以人事時地物的架構方向去解釋。
實習工作中收穫最多的是什麼?
當初選擇行銷實習生的原因有一個就是覺得自己是相對對於細節相當要求的人,不過真的進入企業實習之後才發現自己對於細節其實沒有原先想的這麼要求,可以說是對於自己又更進一步的了解,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及可以改進的地方。
文件溝通能力,由於常常需要整理數據或是呈現報告給主管或其他部門的人,所以在實習過程中訓練了自己從一堆資料中找到重點並且能過精準的講出摘要與總結的能力。
創意的發想,因為每一個星期都需要發想出新的點子,而且是依據一個需求或是原因去發想相對應合適發展的點子。
為什麼選擇新創的實習?
當初找實習是先鎖定喜歡的領域去尋找,除此之外沒有選擇大公司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大公司主要做的是代理商、或是品牌經營等。而且相對於大公司比較多限制或是比較緊繃的公司氛圍,比較喜歡輕鬆自在的新創公司文化。此外,第一份實習相對能夠錄取大公司的機會不太大、再加上很喜歡貝殼放大這家公司的理念所以選擇進入貝殼放大。
新創實習是否有影響你的未來職涯規劃?領域或是企業偏好?為什麼?
確切了解到自己不會想要去做代理商,因為做代理商相對沒有太大的權力去撼動品牌的理念,而且也很討厭每個月都被績效追著跑的壓力。這個機會也讓自己對於不同產業有更多的認識還有接觸的機會。
如何調適學業和工作之間的時間管理?
如果有實習的話建議把學校的學分安排的少一點、也盡量不要安排太重的課程。
比較推薦在寒暑假實習還是學期中找?
主要還是看個人的時間安排,不過相對比較不推薦找寒暑假的短期實習,可以學到的東西相對比較少,公司也相對比較不會把長期的大型計劃下放給短期實習生去發想或負責。
實習中需要注意的工作禮儀與心態上的轉變與調適?
負責任——在工作時的所有差錯或是改變都有可能直接影響到整個公司、或是產品的品牌形象等等,跟在學校與同學之間的分組報告不同,同事間的合作影響涉及層面是很廣很深遠的。
發現自己的缺點,所以會想要蒐集更多的資源讓自己進步。
自己解決事情的能力,在職場中有需多問題沒有人可以給你正確的答案,公司也不一定有人能夠一直與自己討論,所以比須學會自己去找答案或是發想解決方法。
在職場中許多事情不會有正確的答案,要自己承擔風險、並且努力嘗試彌補空缺,因為很多時候正職也不會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如何將所學運用到實習的工作內容中?學校是否有推薦的相關課程?
其實多數在學校學的東西完全不會運用到,但是要了解從中學習到的思維。
學校的專案有時候會過於嚴謹,正式在職場上其實不會這麼嚴格,很多時候都只會根據過去的經驗去做決策。
推薦的課程或是學習方式:
謝明慧,消費者行為
行銷社團——會介紹現在市場的大環境、提供製作專案的機會(虛擬或和企業對接)增加實務經驗。
推薦也可以找一個主題去做自媒體的經營(經營一個臉書、IG帳號等等,實際操作、從中學習。)
給學弟妹的一句話
大一、大二:可以多花一點時間、機會去嘗試,沒有一定對的路,探索的收穫會大於複製一個學長姐的經驗來的多。在成本最低的時候去探索你真正有興趣的事。
大三、大四:思考五年、十年後想要達到的地方、想要過的生活,再去找到手段,不見得要複製別人的路。成功是自己定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