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Eats / 商務開發實習生
Citi Bank (花旗銀行) / 消金實習實習生
Citi Bank (花旗銀行) / 儲備幹部
學姊是從哪個學期/階段開始找實習的呢?為甚麼會想找實習?
第一份實習 (Uber Eats BD) 我是從大二升大三暑假開始找,集思暑假辦完後,看到學長姊放的職缺才開始用履歷,8月申請,不知道自己要幹嘛所以先投投看。後來在花旗的實習則是大三上得知相關訊息後開始準備,像花旗這樣的大公司通常流程會拖很長,從11月就申請截止。那時同時也有申請的P&G則是12月截止。
我認為先找實習的好處是能夠提早了解職場運作、確認自己喜歡什麼。像Uber eat的模式很像新創,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而當初申請花旗也是抱持著試試看,沒想過自己會進入金融業,就算沒錄取也沒損失,不用害怕失敗。而提早找實習的壞處就是會很累,大三的課不算少,若要實習的話有個選課的技巧就是把所有的課集中到幾天,因此幾乎把時間都排滿了,也比較少時間跟系上同學相處。
學姊是透過什麼管道找職缺及瞭解工作內容
除了關注學長姐放的職缺公告,像是FB、Blink、linkedin、公司官網、Cake Resume、Yourator(新創)、104等,或是問已經在裡面工作的學長姐。
學姊是怎麼準備第一份履歷的呢?如何豐富自己的第一份履歷?
針對第一份實習,主要就放大學的經歷,不用急著完成,把目標職位的需求列出來,再把整理好的經歷放進去。GPA好的話可以放出來,不高的話可以顯示出修過的相關課程。把最近的經歷放在最上面,寫完之後可以請學長姊幫忙看,問人是最快的。
當初撰寫Uber Eats的履歷有放管理學做專案的經驗,面試官就有問相關經歷,之後的工作內容也滿相近的。
學姊是怎麼準備花旗消金實習的面試呢?
我當初看了所有花旗的信用卡、官網的差別、使用者的體驗。金融數位化的過程、發展、公司的發展趨勢 以及公司未來可以改進修正的地方,並且有在團體面試時提出來,我覺得是很加分的一項。
花旗的消金實習生面試流程為何?
花旗的第一關是團體面試,三個人輪流回答。請你問別人問題,要看你有沒有再聽別人說。
第二關很難,七個人一起面試,講話的份量變得很分散,看文章互相討論,主管在旁邊看。容易遇到不同意見、要懂得邀請別人講話,不可控制因素很多。分寸要拿捏好,不能太表現自己也不能都不講話。
是什麼特質讓你在花旗的面試脫穎而出?
我是第一個講話的,也許可以成為主導的角色,扮演拋轉引玉的角色。通常最後扮演總結的角色,時間控制很重要,沒有決定好誰要講什麼。
當初覺得有個面試者很難纏,不斷提出其他意見。可以透過表決或是問別人意見讓整個討論持續前進。
我認為花旗喜歡的人偏向領導者,而每間公司喜歡的角色不同,像我去面試的P&G就比較喜歡協調者的角色。
花旗消金的工作內容為何?
我在消金的三個部門實習過,分別是網路銀行、信用卡處、數位行銷。
網路銀行:我們在五個月內,與來自菲律賓、印尼等國家的實習生討論數位app的開發,看到不同國家的金融狀況,都是遠距實習,在家工作。也參加許多線上講座以及談話。
數位行銷:cookies的政策上架以及SEO的優化,排版。
為何不選本土銀行?台灣的外商銀行還有匯豐、渣打,當初為何選花旗?
也是剛好看到職缺內容,當初沒想到要進入金融業。花旗的消費者金融在台灣不錯,本身當初沒有可慮本土銀行是因為自己比較喜歡外商開放的態度。
在花旗消金實習下來的takaways有哪些呢?
硬實力:
對台灣金融環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更知道台灣信用卡的市場環境,以及該如何增加花旗在台灣的市佔率。
專案能力:當初有個專案是該如何讓人辦信用卡,綜合之前在ubereats的經驗,最後20分鐘的報告,將原本20頁的簡報化減成3頁,把以前所學到的能力發揮得更好
軟實力:
溝通能力:在沒見過主管的情況下 (遠距工作) 該如何向他展現自己的能力,以及該如何與他討論、書信禮儀等等。
從學生角色轉換到職場,心態上有什麼轉變或經歷什麼調適嗎?
像Uber Eats給我的發揮空間很大,但風格快狠準,以前聽到要做事都會先想一個大概的版本先給別人看,但後來發現太慢。之後收到任務會先問誰要、什麼時候要以及其他背景問題才去做事。其實就是問對問題,透過一直練習。由於uber eats步調很快,常常回到家會收到老闆的任務,但也因為是責任制,整體上來說很自由。從中自己開始知道喜歡什麼,也知道自己可能擅長或不擅長什麼。例如知道自己數學不好,但因為時常要用excel,所以還是會努力去學習。
而花旗的工作環境較現實,犯錯的空間更小,他們不是讓你來學習的,所以壓力更大。且因為都在家工作,所以要更積極,由於互動變少,也要變得更主動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何在工作時發揮自己能力,並且同時也能學到新的能力呢?
要懂得設計學習曲線,像是我在花旗實習時想學習製作簡報的能力,我就會爭取報告的機會讓主管幫忙看我的提案報告,學習與產出的占比應該是20/80,有產出就可以得到別人給你的意見。
而Uber Eats由於是第一個實習,因此前面幾個月學習的成分比較高,但後來產出的比重會越來越高。
假如不是財金系但也想走金融業的話有什麼學校課程或證照是需要的?
假如想像我一樣走消金的話,那是不用證照的。但假如是法金的話,可能就是會計或財報分析,推薦以下兩門課程,
莊正民的國際企業管理:注重策略的一堂課,每個禮拜需要看很多資料個案,看完之後還需要寫兩頁A4的產出。
金融機構與市場,整門課都在講2008年的金融海嘯,把事件切成很多部分,每堂課的都會提很多問題。
給學弟妹的一句話。
大家不用太急著找實習,應該先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我很欣賞當時的主管說的話:「自己也還沒找到想做的事,重點是尋找的過程,花旗的環境讓我可以有很多的學習機會,目前才20歲不用急,未來還有40幾年,重點是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之前的那段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