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雲谷
beBit
找實習的緣由?
大四下實習,之前大學曾經做過新創,又自己創業,有看到小組織的一些問題,所以希望了解有規模的公司是怎麼運作的、跟新創公司有何不同,所以實習不會想找新創產業。
再來,會想在出去工作前,對於之後想去的產業有更多的了解,而且也能夠在工作前先有二至三個月的實務經驗,此外,對管院的學生來說,我們可以用實習來展現個人價值,實習就像英檢的概念,假設英檢考過中高級的話,大家就會知道你的英文能力差不多是什麼樣子的,而實習則是如果你去過IBM、甚至是BCG等企業,大家就可以清楚知道你有什麼樣的經歷。
透過什麼管道找職缺及了解工作內容?
最多:104(特別是暑假的職缺)
第二多:實習資訊佈告欄(fb粉專)
第三多:工作與實習Jobs and Internships(fb社團)
Blink、朋友、學長姐、大公司的話會放在自己的網站上面(可以追蹤自己喜歡的公司的粉專、訂閱電子報)
*beBit 有把實習資訊放在 blink 和 Jobs and Internships,而且有學長在 beBit 工作
為什麼選擇這個行業跟這家公司?
*伊雲谷
想去試試看科技業,對科技產品有興趣
朋友介紹,很重視實習生培訓
*beBit
自己的興趣(對bd有興趣)
曾經在小農飯盒,覺得可以嘗試marketing以外的事情
認識管顧,也可以直接觀察管顧,因為之前都聽聞大家說管顧的work-life balance很差,但是到底是多差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想自己去試試看。雖然說實習沒有真正的體驗,但是可以看的到
自己對幫別人解決問題有興趣
履歷準備和面試準備?
*履歷
履歷工作坊、看別人或學長姐的(最快速且最好的方法,但前期是要有夠好的學長姊,所以要開拓自己的人脈!)、網路上用英文查(e.g. cover letter)、鐘點大師,重點是要認真玩各個活動,在玩任何活動的時候都要去想該怎麼做得更好、要思考
*面試
產業:知道公司的相關資訊(競爭者、發展、產品最近的行銷策劃活動等等)
職位:這個職位需要什麼能力
個人:要把自己弄懂!要知道經歷、實際的case與職位的連結(看所需工作特質)、自己的亮點,還有一些經典的behavior問題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
beBit:沒有特別做什麼準備,因為有先了解今年bebit的面試方式會怎麼進行。傳統是會先問經典的case。但今年換方式面試後,就會直接筆試(比較像邏輯測驗)在準備上有花比較多時間,題目網路上找得到。再來會要解case,所以還是會先想解case的架構。
kkbox、ycp solidiance(日本和香港合併的顧問公司,規模較小):了解這間公司、競爭對手、職位(關於自己、關於此產業、關於這間公司)
公司介紹
伊雲谷:做亞馬遜雲端服務的代理商,全球總共有服務超過五十個國家,是朋友介紹所以想去,總共待了2個半月,很重視實習生的培訓
beBit:數位策略顧問公司,其實還蠻像新創公司的,但在裡面處理的案子都是很高層級的,會更要求組織架構,所以跟新創公司相比更加正式
實習會以學期中實習為主或者寒暑假實習為主?
主要是看年級和想要的公司屬性,但是我自己沒有用這樣的方式去想。
實習中需要注重的工作禮儀及心態上的調適?
之前在科技業就比較不注重工作禮儀,跟主管就很像平起平坐,但顧問業就比較需要注意
*顧問業
問問題前要先做準備、先思考過、先有想法,不能什麼都沒想就直接當伸手牌
確定deadline、持續的溝通進度並控制顧問期待,做不出來就提早跟顧問討論解決辦法(因為管顧的實習生會需要幫顧問蒐集資料,如果資料沒有統整好的話,顧問可能就沒辦法繼續往下、影響他現在在做的case)
和別人一起做一件案子要給別人credit,不要就當作是自己的功勞
還有很多禮儀我自己就還在摸索。像是我自己會想,做這件事情的方式好像還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但就會先自己盡量把事情想得透徹一點,真的到沒有解方才會去見主管,因為顧問都很忙
在實習中學習及獲得的經驗及軟硬實力?
*管顧業實習生在做的事情
資料搜集:案例、數據(佐證),讓客戶相信你的解方
簡報:和客戶溝通(客戶導向)
強迫你把做事效率提升很多,可以看到別人如何有效率地完成事情
比較少直接面對客戶
*硬實力
伊雲谷:培訓中獲得的知識
beBit:做簡報的技巧、做事情的效率提升,學到很多ptt跟word的小功能、快捷鍵。像是今年beBit有跟CARDO合作開設TCP的課,其中第一堂課的簡報大部分就是我做的。
*軟實力
beBit:顧問的思考方式、控制別人期待,但其實在顧問學習的能力不一定能夠運用在所有的實習上,不過其實當顧問的實習生可以看到各式公司的產業面
大學生活中,都在做什麼?
有去比過商業競賽(新創)、做新創,但覺得從後來看都會有點事倍功半,像是在大一去比賽的時候很多東西都不知道,但其實在大三的時候就會學到比較多專業的知識,對當初第一時間不會解或是需要花很多時間解的事情,就會有那種「喔,啊這個就這樣啊」的感覺。
還有在打系籃,當隊長。大二因為對social impact有興趣,有參加net impct、辦國企之夜。大三的時候有在做教育相關的工作坊、小農飯盒。
我選擇活動會以當幹部為主,會想要做比較大的事情。營隊的話因為高中就有參加過康輔社,覺得做的事情太像了就沒什麼再參加。
我覺得自己沒有走一般管院學生會參加的活動。覺得大一大二就以終為始還蠻怪的,就大部分的人其實都還不是很明確的會知道自己到底要幹嘛,多方探索也可以是一種以終為始。重點是在辦各種活動的時候就要一直去想哪裡可以更好,像是我在當系籃隊長的時候就會不斷的去想要怎麼樣可以把系籃帶得更好。
給學弟妹的話
*給大一、大二
多方探索,不用一直follow學長姐、好好去玩各種活動,去思考要怎麼把現在在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給大三、大四
以終為始,不要為模仿而模仿。可能你目標只有一個,但你的手段可以有百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