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閱讀

局長的話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曾燦金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為深化閱讀涵養,優化閱讀策略,特別籌組「點亮素養的明燈—經典名著閱讀」團隊,透過專業甄選、規劃主題、擬定策略、創意分享等歷程,挑選適合國小高年級段與國中學生閱讀的書籍,讓經典閱讀成為孩子汲取知識的核心途徑,同時,亦是富含生命力的心智活動。

另以經典名著為文本,帶領學生反思學習經典內容,針對問題、建立概念、形成觀點、發展系統思考,藉以豐富每位孩子的思想內涵,並培養思辨能力。

《朗讀手冊》作者吉姆·崔利斯曾言「人與書並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開始時,必須有媒介—父母、老師、鄰居、同伴等,將書帶到孩子的世界。」因此,團隊老師研發各式閱讀教學策略,設計多樣閱讀評量方式,促發課內外閱讀與真實世界產生貫通及連結,進而活化閱讀策略,強化認知結構,期盼藉由有系統的閱讀經典名著,擷取豐富的知識概念,最後沉澱為內心的滋養。

讓孩子們一次又一次的經典名著的閱讀,盼能發揮涵養、孕育與啟迪,達成潛移默化的功能。感謝參與「點亮素養的明燈─經典名著閱讀」團隊的專家學者與第一線教師,有您們的專業投入與熱情付出,引領本市教師對經典閱讀能有深刻理解及有效推廣,同時,更為深耕閱讀與閱讀教學的質量提升,注入活水。

設計理念

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馮永敏

閱讀是人們獲得知識、形成思考的重要基礎。人們在改善生活時也需兼顧精神生活需求,特別是世界觀、人生觀正處在形成時期的中小學生。

對於未成年的中小學生而言,行動範圍相對狹窄,他們接觸社會較多的途徑是閱讀課本和課外書籍,因而中小學生的閱讀書目對他們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學校教育,閱讀是學習之母,因為閱讀是所有學科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理解不同學科知識內涵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閱讀水準,能夠促進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品質。108 年實施的核心素養課程於基本理念下,明白指出:「閱讀各類文本,提升理解和思辨的能力,激發創作潛能。」「經由閱讀,印證現實生活,學習觀察社會,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增進族群互動。」新課綱特別關注學生的文化理解和思辨等的建構,由此可知,閱讀越來越重要了,而提升學生閱讀的質和量也越來越具迫切性。閱讀恐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還肩負著建構學生心智世界,厚實學生文化底蘊和完善生命重要意義。

目前國語文教學依然以單篇選文的形式呈現,長篇幅或一整本書並沒有真正進入國語文課程。教師日常教學中關注單篇短章的教學,而各類文本的閱讀則仍待加強。平時教學單篇短章,每週一或二篇;以字數計,至多不過二三千字,像這樣的進度,如何能提升理解和思辨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閱讀教材中的篇章是遠遠不夠的。並且讀慣了單篇短章,局促在篇幅狹小的內容中,等遇到規模較大的長篇或書籍,將會感到不容易閱讀,又哪裡說得上養成閱讀素養或能力?

值得慶幸的是,社會上越來越多的教育單位、教育政策、學者專家、親師們關注到閱讀的重要性,並且落實到教材改革中,希望從學校、教學進行改革。但是,世上可讀之書太多,而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都是有限的,無法包羅一切。怎麼辦?

閱讀經典名著則是一個值得的選擇。經典閱讀正與新課綱關注學生文化和思辨建構等重心,不謀而合,經典作品內涵豐富,語言飽滿富有張力,具有普遍性,能引發不同讀者,對人、對世界思考和體驗,可為學生畢生的發展打下基礎。從閱讀效益上說,更是能事半功倍的拓寬閱讀視野,促進綜合表現的提高。

閱讀可分為知識的閱讀和為理解的閱讀。經典名著閱讀不屬於知識閱讀,更不是訊息閱讀,它是理解性閱讀。理解能力包括轉化、分析、概括、分類、推斷,閱讀經典能夠提高思考以及領悟力。顯然,經典閱讀的理解閱讀,適足以給學生帶來成長。閱讀素養正是靠閱讀對象來鑄造的,經典名著貫穿歷史,可以讓人反復閱讀;文化的傳承、普及、發展是與經典名著閱讀分不開的。閱讀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等經典名著時,會獲得許多新訊息,接觸許多新材料,發現許多問題,產生許多新觀點;也啟迪著閱讀者產生新思路,學習新方法,掌握新技能,增強創新能力。

是以,緣於中小學學生心智處於快速發展,在學習中養成的習慣、學習方式、思考邏輯、世界觀、價值觀等,對今後學習和身心成長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本書以國小高年段以及銜接國中學生為實施對象,規畫系列歷經世代篩選後流傳至今的經典名著,藉以帶領學生,開啟經典名著閱讀之旅,期能滋養學生心靈,這種滋養可能勝過千萬次說教;讓學生視通四海,思接千古,帶來新鮮的體驗。學生走進經典名著,沉浸在經典名著的殿堂中,耳濡目染下,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提高學習力,使他們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