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蘭大公國(クリスランド大公国/Grand Duchy of Chrisland)是一個獨立於2015年9月1日的臺灣微國家(亦稱私人國家/英語:Micronation),經過初步政策規劃與基本法律編寫後,2016年3月27日正式開國並開始運行,4月10日成立臉書專頁營運至今。
克里斯蘭的成立原先為同儕之間在Minecraft的想像共同體,後在跨足社群平臺後外交視野備受拓展,轉而組織正式的微國家政府,進入臺灣與世界的微國家社群。
自克里斯蘭建制以來,歷經多次國體更迭,由2015年的臨時政府至公國,公國至共和國,共和國至邦聯王國,邦聯王國至帝國,最終在2017年春改制為第二共和國,2023年,因應國制討論確立今日的大公國地位。
作為臺灣微國家社群重要的一份子,我們承前人腳步,相信有朝一日能使臺灣本土的微國家文化在島內及世界發光發熱。
「黃底黑十字旗」是克里斯蘭的國旗,其最早是同儕間Minecraft伺服器的代表旗幟,後在臨時政府啟用至今皆具有國旗地位。國旗色的黃底象徵燦爛、輝煌,有著太陽般的光輝,而黑十字則代表力量、團結與繁榮。
克里斯蘭在臨時政府時期以簡易的十字盾徽為國徽,後在成立公國後改以西蘭公國國徽為基底,邁入第二共和時,以愛沙尼亞盾徽為底,改色為黑底黃獅徽章,後在2021年制定新憲後一併修改國徽為臨時政府時期的十字盾徽並重新調整盾框,有別於以往的單一紋章,經內閣府操刀,另外援引紋章學相關要素製作大國徽的版本,大國徽以克里斯蘭十字盾牌(escutcheon)為中心,由左至右分別以土丘王國、蘇丹王國、希爾公國以及皇族國國旗為支撐物(supporters),在盾牌上方由左至右以菜園窩、豆腐城、樹杞林以及武吉霧闌盾章排列,盾牌下方則以鑲有國家格言:「同心協力,安危與共 Together we aspire, Together we achieve.」的綬帶為基座。
「過往乃異邦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如同克里斯蘭的歷史一般,同心起造,邁過歴史,展望未來。
克里斯蘭歷史最早可以追朔至2009年下半由校園同班同學間組成的希、曾、劉三國時期,此時的國家概念僅停留於對於歷史朝代的想像與模仿,與當代所認知的微國家概念並無太大的交集,需到後來的清統黨政權以及希爾公國巴彼崙王朝才逐漸形成微國家意識之概念,而此階段的活躍人口影響力直至2015年前進入蘇丹時期都具有領導地位,在蘇丹王國成立與當今克里斯蘭的建立上,他們都是立國的重要功臣之一。
2013年,一夕之間由方桌武士團改制而成的「胖達人毒香料皇族國」,立意雖是諷刺當時熱烈討論的毒香料新聞,在制度上為首個三公共治的貴族專制王國,同時也是第一個具有完整體制的微國度,是克里斯蘭歷史上重要的歷史政權。
蘇丹王國時期始於2015年初,此時原先的希王國、胖皇國等地王公貴族與具有共和思想的同儕聚集一塊,共和派以「戰爭研究社」作為群體旗幟,後改制為君主立憲的大順王國,而部分原先的皇族則以當時世界上存在北蘇丹王國為發想,首先成立「南蘇丹王國」作為踏足正式微國家的序曲,但期間因封建體系腐敗而易幟頻繁、政局混亂,各王公間也相繼推翻前朝,另立國號,此時共和派間以製造紙飛機為業的「克里斯集團」在混亂局面中成立了克里斯帝國,雖然立國不足一週便放棄稱帝,但克里斯一詞終在2015年出現於歷史年表之中,後陸續在共和派中興起克里斯與十字之旗幟。
2015年9月1日,由共和派主導的「克里斯蘭臨時政府」成立,此間至2016年初,由於校方嚴厲禁止祕密結社,臨時政府運作多於網路與課後時間為主。2016年春季,在臨時政府形式統一的局面下,依然存在王權復辟的支持者與舊貴族,2月底由克里西亞、克里斯米亞兩大軍政府把持下,臨時政府宣告解散,政府殘部則改組為克里斯米亞臨時政府。由於歷經長時間紛爭與先前蘇丹覆轍,各陣營成員間最後由共和派於3月27日宣布成立「克里斯蘭共和國」,期間舊皇室出面下曾短暫改制公國,皇族奉還政權後改回共和制,史稱第一共和。
第一共和期間,克里斯蘭曾面臨以瓦希里亞為首的共產勢力入侵,後再共和派政府的警覺下,於2016年6月15日驅逐國內親瓦人士,遏止了這場即將來臨的赤化,後稱為「赤變事件」,事件以後,克里斯蘭回歸穩定,直至2016下半年,在改制為聯合王國後,克里斯蘭迅速陷入內戰陰影之中,並在2017年初遭受極右派勢力奪取政權,成立「克里斯蘭帝國」,這場極權鬧劇終在五月回歸平靜,重新成立的共和國政府重拾了克里斯蘭政局,在新政府有效的規劃下,克里斯蘭揮別了以往的紛擾,並躍升為臺灣與東亞重要的微國家之一。2023年,歷時一年的國體變更議案終獲得實現,於同年3月27日正式改制為大公國。
克里斯蘭,是我們的共同語言,也是我們用以書寫自身行跡的紙筆,步入2017年後的第二共和,策畫了「行跡」微展覽,用以向各國介紹克里斯蘭的獨特文化,我們也歡迎您來一同回顧這些年的種種足跡與回憶,並藉此展望前方,向未知的未來昂首跨步,「行」出我們的歷史。